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早期子宫颈癌的发病年龄及临床病理特征的变化趋势:年龄与临床病理特征、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方法:选择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1990年1月~2005年12月共16年间ⅡA期以前住院的子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总结其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将宫颈浸润癌按时间分两组,即上世纪90年代组(1990年~1999年)和本世纪初组(2000年~2005年),两组宫颈浸润癌患者的平均年龄分别为48.03岁,43.22岁,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40岁以下患者所占比例分别为21.62%,34.87%,P<0.05;以接触性出血为首诊的比例分别为24.32%,54.50%,P<0.01。将宫颈浸润癌按年龄分为<40岁、40~49岁、50~59岁、≥60岁四组,40岁以下年龄组以接触性出血为首诊的比例为69.81%,盆腔淋巴结转移率22.01%,明显高于40岁以上年龄组(P<0.01)。将宫颈原位癌按时间分为2003年以前组、2003年组、2004年组、2005年组,发病平均年龄分别为50.91、42.27、39.61、40.25,平均年龄趋于年轻化(P<0.01);近四年原位癌占同期宫颈癌的比例逐年升高(P<0.01);原位癌中宫颈光滑者所占比例升高。
结论:近16年宫颈癌发病趋于年轻化,且以接触性出血为首诊的比例增高;越年轻的患者,越容易发生淋巴结转移;宫颈原位癌占同期宫颈癌的比例逐年增加。要加强对年轻女性宫颈疾病的普查、防治及宣教工作,不能放松对宫颈光滑者的警惕,做到早诊早治,从而降低宫颈浸润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