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危机是西方文学的基本主题之一,特别是20世纪以来随着现代主义表现手法的不断深入,表现现代人困惑的作品一度成为主流。这类作品着力刻画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与自我之间的矛盾和冲突,用极具象征和荒诞的形式来营造一种危机感和荒诞感,尤其是知识分子的精神危机。作为少数族裔的犹太人两千多年来颠沛流离,终于在近代怀着寻找希望之乡和应许之地的梦想扎根美国,以其聪明才智和坚强毅力成就民族辉煌。然而,在一个社会现状、文化价值和信仰体系不断变幻的年代,他们的民族性格、文化心理和精神世界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和挑战。
菲利普·罗斯的小说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在战后新的时代里美国犹太人的心路历程和精神遭遇。其小说主人公无法言明的身份纠葛,同化的艰辛和文化的特殊性,宗教皈依的艰难抉择以及面对性与爱的冲突与矛盾,所有这些都和现代化、美国化急剧变革的社会现实密不可分。同时也正是在这一过程中,犹太民族得以不断的汲取现代性的成分,代谢更新,走出民族悲情,实现凤凰涅槃。
罗斯小说集中表现危机主题的社会背景是:在20世纪50、60年代成长起来的人物普遍面临着政治和战争对其思想的冲击。麦卡锡主义、肯尼迪遇刺、尼克松事件都增添着他们对政治的不信任和不安全感,越战及由此连接的大屠杀记忆考验着整个民族的情感。知识分子由于其显著的身份,在危机中只能处于更艰难的处境。
罗斯小说对于危机主题的表现主要体现于以下几个方面:人物在冲突与反叛中找寻着自己的身份,在同化和后异化的交织对撞中,他们变成了身份异化下的精神孤儿;因着犹太教和基督教的本质差异,犹太主人公在基督教的强大环境下纷纷改宗,现代化、世俗化的进程又加剧着他们失去信仰的惶恐;在家庭和公共生活中,人物还面临着伦理危机的折磨,年龄的增长也让他们无法回避对死亡的思索;罗斯还大胆地通过性意识来探讨犹太特性,在情爱与性战的交织中折射两性危机,发出对真爱的渴望。
在表现上述危机主题时,作家采用了多样的艺术手法。除在叙述上采取分身、零散和回环外,隐喻与反讽是他最常用的手法,这使他的作品上升至更富思想性意义的层面,增添了针对性和辛辣感。
罗斯的小说在美国当代社会文化背景下表现出多种危机倾向,作者综合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反映现实生活,艺术地展现了犹太人的精神困惑,并试图调和各种矛盾冲突,缓解危机与现实之间的张力,实现人内心的和谐与健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