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国后,我国就在高校中建立了辅导员制度,高校辅导员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制度,是我国高校教育教学顺利进行和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的重要制度保障。高校辅导员在我国高等教育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者,是大学生日常生活的管理者,也还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本文通过对高校辅导员的角色认知调查,角色学习调查以及角色期望调查,分析当今高校辅导员在角色扮演中存在的问题,问题存在的原因及其解决路径,从而使我国高校辅导员能够做好角色的科学定位,扮演好辅导员角色,以保障我国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通过各种途径的调查了解,发现在我国当今高校辅导员的角色扮演中存在着几个方面的具有一定普遍性的角色认知和扮演问题,首先,高校辅导员对自己角色认识存在着模糊不清的问题,从而造成对高校学生的指导功能、服务功能的弱化;其次,高校辅导员在现实社会之中,扮演着多元的角色,因为各个角色的要求各不相同,也使辅导员角色与其它角色之间存在着冲突,从而导致辅导员的角色功能混乱;再次,在当今,我国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建设水平与我国高校发展的要求相比还是偏低,从而使我国高校辅导员在角色扮演上的能力不高等问题。总之,这些都是辅导员角色的科学定位问题。通过调查分析,认为其主要原因在于高校辅导员的角色意识差;高校辅导员在角色的扮演中角色技能不强;高校辅导员自身专业素质和科学素质不高。要提高辅导员的角色扮演水平,做到科学定位,首先,要实现辅导员角色观念和角色意识的转变,这就需要提高辅导员角色认知度,培育高校辅导员的角色精神,在具体的工作之中,要做到以人为本,科学定位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其次,打造学习型辅导员,提高辅导员角色技能,这就要使辅导员个人树立学习创新的工作理念,要精诚团结合作,增强团队学习创新的教育氛围,培养辅导员的角色扮演技能;最后,就是高校辅导员制度必须要自觉走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发展道路,通过职业化、专业化的路径发展,来提高我国高校的辅导员专业素质水平,使辅导员由传统的管理型向教育专家型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