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忻州地区14个市县的植被进行全面调查的基础上,运用TWINSPAN、DCA和CCA排序、Fisher精确检验、Spearman秩相关分析、生态位分析等方法分别对森林、灌丛和草本群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分析了忻州地区植被的生态学特性以及植被与环境之间的生态关系,本研究旨在弥补山西植被研究的空白,为忻州地区植被管理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应用TWINSPAN分类和DCA, CCA排序等方法,结果可将忻州地区森林群落分为8个群丛,灌丛群落14个群丛,草本群落11个群丛。DCA排序结果表明,影响森林群落物种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海拔、温度和水分条件;影响灌丛群落物种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和水分条件;影响草本群落物种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水分梯度。各群落类型的排序结果表明,样方与物种的分布规律较为相似。CCA排序结果反映了森林群落物种分布与海拔呈正相关,与经度呈负相关;灌丛群落物种的分布与海拔呈负相关,与坡度呈正相关;草本群落物种的分布与经度呈正相关,与海拔呈显著正相关。运用Fisher精确检验和Spearman秩相关分析进行生态种组的分析,结果表明:森林群落、灌丛群落的种间整体上呈正关联。草本群落种间整体上呈负关联。在种间关系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聚类分析研究,将森林群落29个优势物种划分为4个生态种组,灌丛群落35个优势种划分为3个生态种组,草本群落34个优势种划分为4个生态种组。应用Shaanon-wiener生态位宽度指数和Pianka重叠指数对森林、灌丛和草本群落的生态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森林群落中华北落叶松生态位宽度指数最大,辽东栎最小;灌丛中沙棘和柠条锦鸡儿生态位宽度指数最大,土庄绣线菊较低;草本群落中猪毛蒿、白羊草、车前的生态位宽度指数最大,黄香草木犀、花苜蓿最低。各群落优势种生态位宽度和频数的相关系数r森林群落=0.841(P<0.01),r灌丛群落=0.923(P<0.01),r草本群落=0.944(P<0.01)表现出明显的正相关,说明物种生态位宽度指数的大小与频数有着密切的联系。各群落优势种的重叠值表明,物种的生境相似,利用资源的方式较为接近,生态位重叠就较大;反之生态位重叠值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