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性碳纳米球表面分子印迹脱硫材料的制备及吸附性能

来源 :太原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Q03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表面分子印迹吸附脱硫技术作为最具应用前景的油品深度脱硫技术之一,具有脱除效率高、操作条件温和、过程简便、绿色环保等优点。但是,纳米尺度吸附剂的有效回收利用是表面分子印迹吸附脱硫技术无法回避的技术难题。在回收的过程中,离心和抽滤是常用的分离方法,不仅耗时耗能,且会造成印迹材料的大量损失。本文从表面分子印迹脱硫材料应用后的回收利用着手,选取溶剂热法制备的具有磁性能的碳包覆四氧化三铁(Fe3O4@C)纳米球和退火后得到的含有丰富孔结构的 Fe3O4@C(p-Fe3O4@C)为载体,制备了磁性碳基表面分子印迹脱硫材料(MIP/Fe3O4@C和MIP/p-Fe3O4@C);并对所制备的样品进行形貌结构表征和吸附性能测试,以期得到便于回收再利用且吸附性能优异的表面分子印迹脱硫材料。具体研究结果如下:  1. MIP/Fe3O4@C的制备及吸附性能研究:采用自由基聚合法制备了以二苯并噻吩(DBT)为模板分子的 MIP/Fe3O4@C。考察了交联剂用量对MIP/Fe3O4@C的结构形貌影响。表征结果显示:印迹聚合物接枝到Fe3O4@C表面,当模板分子与交联剂的摩尔比为1:5时,MIP/Fe3O4@C具有较好的形貌和分散性;吸附性能测试表明,MIP/Fe3O4@C对DBT无吸附能力,其主要原因是Fe3O4@C的表面性质导致DBT并未印迹到聚合物层中。  2.退火处理对 Fe3O4@C形貌结构的影响:通过退火碳化处理改善Fe3O4@C表面性质,同时制备p-Fe3O4@C。考察了退火温度及退火时间对Fe3O4@C形貌结构的影响。当温度低于500℃时,Fe3O4@C能够维持其原有的核–壳结构,但随着温度的升高,碳层变薄,孔径变小,Fe3O4@C表面形成丰富的微孔结构。当退火温度为600℃时,Fe3O4@C由核–壳结构转变为蛋黄结构。温度升至700℃时,碳与 Fe3O4之间发生碳热还原反应,Fe3O4@C的结构被破坏。500℃下,Fe3O4@C具有良好的稳定性,退火时间对Fe3O4@C的形貌结构无明显影响。  3. MIP/p-Fe3O4@C的制备及吸附性能研究:以p-Fe3O4@C为载体,以DBT为模板分子制备了MIP/p-Fe3O4@C。通过表征发现印迹聚合物接枝到p-Fe3O4@C表面。吸附测试结果表明,298 K下,MIP/p-Fe3O4@C在3 mmol L-1的DBT正辛烷溶液中对DBT的吸附量为15.20 mg g-1,吸附平衡时间为40 min,印迹因子为1.62。动力学吸附和等温吸附分别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Freundich等温吸附模型。MIP/p-Fe3O4@C对DBT具有良好的选择识别性,选择因子为2.09。MIP/p-Fe3O4@C在重复利用5次后对DBT的吸附仍保持81.5%的吸附率,具有良好的再生能力。
其他文献
碱土金属钛酸盐不但化学性质稳定而且具有合适的禁带宽度,是一种优良的发光材料基质。Ca2Zn4Ti16O38:Pr3+(简写为:CZT:Pr)的激发光谱从紫外光区延伸到可见光区(250~500 nm),能被
本文采用水热法,对层状(OL)和孔状(Mg-OMS-1)结构氧化锰的合成过程进行了优化,系统研究了多孔氧化锰材料的合成规律,利用XRD、TG-DSC、SEM、FT-IR等分析方法对样品的理化性质
无机介孔分子筛SBA-15因其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高度有序的孔道结构、较大的孔容、孔径均一且在一定范围内连续可调、表面易改性、较好的热稳定性和水热稳定性等一系列优点,因而它可以用于生物大分子的分离和作为催化反应的场所。脂肪酶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催化剂,因其催化反应条件温和、无污染等特点,它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食品加工、医药、生化等领域。但是,大多数游离的脂肪酶是水溶性的、稳定性差、易失活、不能再利用、反
生物荧光标记技术在生命科学、医学及相关交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当前,使用最为广泛的生物荧光标记材料主要包括有机荧光染料、荧光蛋白、半导体量子点和稀土纳米发光材料
1  郭德綱曾经在节目中讲过一件事。  多年以前,岳云鹏刚刚走红那阵子,找他拍戏的剧组络绎不绝。面对各种名利的诱惑,岳云鹏一度迷失其中,内心也开始变得膨胀起来。  这种苗头被师父郭德纲看在眼里。他找到岳云鹏,狠狠地泼了他一头冷水:  “为什么找你拍戏,是因为你会演戏吗?你可以会,你也可以不会。  但是你要记住,你是说相声的,人家找你并不是因为你演戏演得多么好,而是因为你在德云社说相声,你还有点儿腕
期刊
硅纳米材料具有优异的光电和机械性能、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较大的比表面积以及表面易修饰性。其中,一维功能化硅纳米材料的独特性质以及在光电子学以及生物学领域的广泛应用,得到了科学家的高度关注。在一维硅纳米结构的研究领域中,关于一维硅纳米结构的发光性能报道较少,这主要受限于一维硅纳米结构的制备工艺。而一维荧光硅纳米材料较为复杂的制备方法以及较低的量子效率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以设计新型一维荧光硅纳米
金属磷酸盐骨架材料具有独特的晶体结构和丰富的元素组成,在催化、吸附以及新兴的光电磁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目前,它们大部分是以有机胺作为模板剂,通过水热或溶剂热
双光子诱导荧光材料由于其良好的穿透性,高的空间选择性和分辨率,在生物显影、三维光存储、三维微加工等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是非线性领域应用范围最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