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1.实验:探讨自制锁尾髓内钉在锁骨骨折内固定中的生物力学性能,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2.临床:自制锁尾髓内钉运用于临床治疗锁骨骨折,评价锁尾髓内钉治疗锁骨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1.实验:采用解剖实验室提供的12具成人新鲜锁骨标本进行随机取样进行分组,然后制作成中段锁骨骨折模型,分别采用锁尾髓内钉,AO重建钢板和克氏针3种材料内固定,运用实验应力分析方法,分析在三点弯曲、扭转、拉伸中的生物力学特性,并对固定材料的应力遮挡效应和抗拔力进行了测定,比较它们的优缺点。 2.临床:经生物力学测试,通过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后,手术治疗44例锁骨中1/3骨折,手术由同一组医生进行操作,其中锁尾髓内钉固定20例,重建钢板固定24例。术后随访6~18月,平均12个月。比较二种术式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肩关节功能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结果: 1.实验: ①三点弯曲强度测量结果表明,重建钢板和锁尾髓内钉固定接近正常,仅差2-4%(p>0.05),而与克氏针固定相差10%,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弯曲刚度具有相似的规律性。 ②扭转强度和刚度测量结果表明,重建钢板和锁尾髓内钉与正常相差11-20%,比克氏针固定较为优越,有显著性差异(P<0.05)。 ③拉伸试验表明,重建钢板和锁尾髓内钉内固定抗拉强度和刚度优于克氏针固定,具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抗拔力锁尾髓内钉明显优于克氏针内固定(相差27%),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④锁尾髓内钉应力遮挡小,明显优于重建钢板,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2.临床:与重建钢板固定相比,锁尾髓内钉的术中出血量减少,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缩短(P<0.05),6个月内愈合率提高,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P<0.05),而两组的肩关节功能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1.实验:自制锁尾髓内钉无论在强度,刚度上明显优于克氏针内固定,与重建钢板相接近,且应力遮挡小,可作为一种锁骨内固定进行临床试验。 2.临床:自制锁尾髓内钉治疗锁骨骨折与重建钢板相比不但固定同样可靠,肩关节功能良好,而且创伤小,治愈率高,并发症少,费用也较低,是一种治疗锁骨中段骨折较为理想的固定器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