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巴西三叶橡胶树生产的天然橡胶中含有5%左右的非胶组分,正是由于天然橡胶中少量非胶组分的存在及天然橡胶的贮存硬化现象,导致天然橡胶的质量波动较大。长期以来,国产天然橡胶的质量一致性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导致国内高端制品用胶如军工装备用胶、轮胎用胶等一直依赖进口。本文正是根据我国天然橡胶加工产业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利用课题组前期研发的天然胶乳新型、高效保存剂对鲜胶乳进行熟化处理,使得全乳胶的贮存硬化现象减弱,从而提高全乳胶的质量一致性。研究表明,采用复合保存剂HY/NH3(0.07%HY与0.3%NH3复配,按胶乳重量计)对鲜胶乳进行1-5天的熟化处理。随着胶乳熟化时间的延长,全乳胶的杂质含量、灰分含量及挥发份含量逐渐减少,塑性保持率PRI则随熟化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塑性初值P0、门尼粘度、分子量以及交联密度均随熟化时间的延长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在熟化3天时出现极值;随着胶乳熟化时间的延长,生胶中氮含量、脂肪酸含量及凝胶含量逐渐增加,而丙酮溶物含量逐渐降低,磷含量则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随胶乳熟化时间的延长,混炼胶的硫化速率降低,正硫化时间略有增加,硫化胶老化前的拉伸强度及撕裂强度先增加后减小。贮存实验结果表明:鲜胶乳经3天的熟化处理后制备成的全乳胶贮存6个月后,其塑性初值P0和门尼粘度在±5的范围内变化,符合天然橡胶质量一致性的要求;氮含量、磷含量、丙酮溶物含量、脂肪酸含量、凝胶含量、混炼胶的正硫化时间,交联密度及硫化胶的物理机械性能等变化相对较小。机理分析表明:鲜胶乳经过不同时间的熟化处理后,生胶中的非橡胶组分变化并不是十分显著,贮存过程中塑性初值P0和门尼粘度等变化较小,说明鲜胶乳的熟化处理主要是促进橡胶分子交联,减少贮存过程中橡胶分子间的交联反应,减弱贮存硬化现象,提高全乳胶的质量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