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运用森林病理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对黄柏烂皮病病原菌进行了分离纯化、致病性测定以及形态和分子鉴定,分离并筛选出对黄柏烂皮病有良好生防作用的内生细菌菌株B18,并对该菌株相继进行分类鉴定、拮抗机理和田间防治试验等研究,探明拮抗细菌对黄柏烂皮病的生防潜能。为有效的控制病害发展,减少因病害造成的损失,对内生生防菌进行研究,为创制绿色、安全、高效的优良生防制剂提供科学基础。主要取得了以下结果:1、四川黄柏烂皮病害病原经实地调查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斜源镇仰天窝药场黄柏烂皮病的发生时期和为害程度,发现该病每年3月开始发生,盛发于6至7月,10月停止发展,借气流、雨水传播。通过采集病株进行室内分离、致病性测定和形态鉴定,结合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r DNA-ITS)和真核生物翻译延伸因子基因(tef)序列分析,确定黄柏烂皮病病原菌为赤球丛赤壳(Nectria haematococca)。该菌在PDA培养基上生长效果最好,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5℃;在光照交替及pH为7的条件下生长最佳;最适碳源中为蔗糖,最适碳源是硝酸钾。2、分离筛选内生生防菌及其鉴定自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斜源镇仰天窝药场采集的健康黄柏树皮中共分离得到内生细菌34株,采用平板对峙法和生长速率法对黄柏烂皮病病菌进行拮抗试验,筛选出有较强拮抗作用且研究较少的黄柏内生细菌1株,编号为B18。通过观察其形态、生理生化实验,结合分子生物学的DNA序列同源性分析,最后确定该菌为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Bacillus methylotrophicus)。3、内生生防菌拮抗机理研究采取打孔法和抑制菌丝生长速率法进行抑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B18菌株无菌发酵滤液对黄柏烂皮病病原菌具有稳定的抑菌作用,抑菌率达85.37%。通过实验进一步发现,B18菌株无菌发酵滤液能显著抑制菌丝的正常生长,破坏菌丝结构,使其发生畸变肿胀、扭曲变形、断裂、原生质外渗等。随着B18菌株无菌发酵滤液浓度的增加,黄柏烂皮病病原菌的孢子萌发率逐渐降低,孢子出现畸形。对其抑菌活性物质的研究表明,供试菌株B18能够分泌几丁质酶,但未产生β-1,3葡聚糖酶。4、黄柏烂皮病的大田防治采用喷洒法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原液治愈最显著,治愈率最高达96%,随稀释度的增加,发病率也逐渐增高,防病效果呈下降趋势。在林业生产实践应用中,建议使用液体制剂400倍液。未发病黄柏林地用液体制剂400-800倍(体积比)稀释度沿茎干喷洒,每年春季施用一次,可预防烂皮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