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制定适合妊娠糖尿病患者回馈教学的临床干预方案,探讨此方案对妊娠糖尿病患者血糖、健康素养、妊娠结局的影响;同时为降低妊娠糖尿病患者不良妊娠结局,提高生活质量,转变临床健康教育策略提供依据,进而预防妊娠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方法本研究采用类试验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7月就诊于青岛市某三级甲等医院产科门诊,且在妊娠24~28周完成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以及在研究医院分娩的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妊娠糖尿病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将符合标准的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45例)、对照组(45例),以妊娠24~28周至住院分娩为干预期。入组前两组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对照组接受传统健康教育,试验组给予回馈教学。孕36周以前,每两周一次,36周以后,每周一次,每次40min,共8次。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后(取8次测量均值)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以及健康素养水平,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妊娠结局指标。采用Microsoft Excel 2003进行数据双人核对录入,IBM SPSS 21.0Statistic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秩和检验、c~2检验等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回馈教学在妊娠糖尿病患者血糖、健康素养、妊娠结局中的应用效果。结果1.样本失访情况。选取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妊娠糖尿病患者9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对照组各45例。研究过程中,试验组因不能按时产检、转诊外院退出研究2例,对照组因胰岛素治疗、未接受够8次健康教育就已分娩退出研究3例,最终研究过程中,试验组43例,对照组42例。2.入组时两组妊娠糖尿病患者一般资料比较。两组患者在年龄、体质指数、职业、婚姻状况、家庭人均月收入、文化程度、合并其他妊娠并发症、胎次、孕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等方面进行统计学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回馈教学对妊娠糖尿病患者血糖、健康素养、妊娠结局的影响(1)两组妊娠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情况比较。干预前,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妊娠糖尿病患者健康素养情况比较。干预后,试验组健康素养总分与沟通能力得分、应用能力维度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信息能力维度得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妊娠糖尿病患者孕妇情况比较。干预后,试验组妊娠期高血压、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羊水过多、产褥期感染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妊娠糖尿病患者新生儿情况比较。干预后,试验组巨大儿出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新生儿窒息、早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回馈教学与传统的健康教育相比,它能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提高其健康素养,改善妊娠结局,提高生活质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健康教育方法,值得被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