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作为我国最基本的经济以及行政单元的县级行政区域,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建设需求日益增加。然而,各县(县级市、区)政府过去所依赖的土地财政及地方融资平台运作等都已经不能适应我国投资体制改革的需要,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高速发展的资金需求难以得到有效的满足。因此,县级政府利用基础设施项目的PPP模式运作来满足人民对基础设施的需求,成为一项迫在眉睫的重点任务。由于我国正式发展PPP模式的时间不长,在设计相关的PPP模式的合同、企业的融资方式、PPP模式的法律依据等方面都缺乏统一的标准,导致很多县域基础设施项目的PPP模式运作得极不规范。再加上县域财政支撑的局限性,使得金融机构参与县域基础设施项目PPP模式运作的积极性不高,一定程度上造成县域基础设施建设的相对滞后。因此,如何有效推进县域基础设施项目的PPP模式运作,更好地缓解县域财政收支不平衡的矛盾,促进县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就成为值得深入探究的重大的现实问题。本文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主要包括选题背景、问题提出、文献综述及研究方法等内容,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现实依据和理论支持。第二部分,理论基础。通过对PPP的内涵、特征及应用等相关理论的梳理,初步构建了县域PPP模式的运作及风险管控机制的分析框架,为后续的实证检验提供了研究基点和理论保障。第三部分,现状分析。从我国PPP模式应用的演化、PPP模式在我国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的发展现状、PPP模式在县域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中的应用等三个层面进行了现状分析,进而探究了我国县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采用PPP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第四部分,风险成因分析及管控机制构建。用动态博弈模型分析造成县域基础设施项目PPP模式运作的主要风险的原因,并以此改进动态博弈模型,建立风险管控机制。第五部分,管控机制实例应用。依据上一章的分析方法,对云南省J县基础设施PPP模式进行案例分析,并针对J县PPP模式运作困境建立有效的风险管控机制。第六部分,结论与未来展望。结合本文分析内容以及自己的工作经验,对改善我国县域基础设施PPP模式的风险管控机制提出政策建议并对未来县域基础设施PPP模式的发展进行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