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公务员报考的热潮逐年递增,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考公"大军的队伍之中。而根据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考情况统计,大学本科学历以上的高校毕业生占据了总报考人数的一半以上,并且学历越高,职位的竞争比越低。经济类专业不仅是高考报考的热点,也是历年来国考的热门专业第一位。高学历经济类人才进入国家公务员的队伍之中,将服务于关乎民生及国家的各相关政府部门之中。同时,也有利于促进政府公开选拔优秀人才,优化公务员队伍结构,为政府工作带来新活力。在为所服务岗位带来新思想和技术的同时,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巨大贡献。尤其在我国是由政府推动市场经济发展的特殊国情之下,大批高学历专门人才进入公务员体系,最终得益者是人民自身。因此,如何正确引导大学生的择业观,如何转变大学生对于公务员职业的固态思维,如何解决国考热"冷热不均"的现象,进而引导大学生进入正确、适合的工作岗位,对于当代大学生和我国经济发展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借鉴了实验的思路,并依据媒体报道会影响公共决策和个体决策这一理论依据,设立了 4个不同的组别(3组阅读关于公务员职业不同导向的媒体报道,1组不阅读任何报道作为对照组)作为对比,最后通过一个调查问卷来观测被调查者的择业公务员意愿是否有所改变,并通过其他关于被调查者的背景因素探究媒体报道对于大学生择业公务员意愿影响的稳定性,及其他可能影响其意愿的因素。通过数据分析,本文得出了两个基本结论:第一,关于公务员职业的正面和中性报道,对于增强被调查者择业公务员意愿具有显著地影响作用,而负面报道的影响程度则不显著。第二,被调查者的背景因素也会影响其择业公务员的意愿。其中,是党员的被调查者择业公务员意愿显著较强,而男性或被调查者未规划发展城市是一线城市,则会显著降低其择业公务员的意愿。最后,针对现实情况,本文试提出以下两点建议:第一,提高公务员薪资待遇,以争取更多的优秀应届毕业生加入到公务员队伍之中。第二,通过新闻媒体报道正确传递公务员的职业信息,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并通过正面宣传公务员各岗位信息及发展前景,缓解国考"冷热不均"的现象,为国考热分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