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要言之,本研究源于对中学语文现代文学文本教学现状的反思及新课程改革对其进行深层次教学的呼吁。新课程对文学文本进行深层次教学的尝试,体现了时代变革和社会发展对文本教学的内在诉求,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与现实意义。文学文本的教学本质上是学生主体追求情感体验、审美享受和生命成长的过程。中学语文教材入选的文学文本又通常都具有典范性,是经过历史的时间长河大浪淘沙后留下的精华,因此只有通过对其含蓄蕴藉语言的揣摩,典型生动人物形象的分析,复杂深刻或多元主题的把握等,才能充分挖掘隐藏在文本背后的内涵和意蕴,才能体现出真正的“语文味”,还原语文本色。鉴于此,本文提出对中学语文现代文学文本进行深层次教学的研究课题。本研究主要运用文献研究、课堂观察、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按照现状剖析、理论阐释、实践操作与反思的逻辑思路对中学语文文学文本深层次教学进行研究,旨在能为一线语文教师的教学实践更好地实现新课改的追求提供可借鉴之处。本研究旨在探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文学文本教学发展与现状的前提下,对中学语文现代文学文本深层次教学的理论依据、内涵及其特征等方面进行理论上的阐释,并重点就其宏观的实施策略与微观的实践途径进行探讨,最后对中学语文现代文学文本深层次教学这—研究课题进行学理上的审视与反思。全文具体分为以下四大章节:本文第一章首先论述了新课程标准对文本阅读与鉴赏的“深层次”要求,其次分析了新课程改革理念给文本阅读与教学带来的四大“深层”理念转变,即对话阅读、探究性阅读、个性化体验阅读及多层次多角度阅读。然后对其存在问题,主要是文本解读流于肤浅、经典文本解读庸俗化等弊端进行透视,目的在于引出本研究课题——中学语文现代文学文本的深层次教学研究。第二章正式探讨中学语文现代文学文本的深层次教学相关问题。其一,主要论述了其深厚的理论基础,并对古今中外关于文本层次理论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简单梳理,然后结合“视域融合”的哲学解释学理论,阅读教学新理念,以及中学生的心理认知发展特点等,它们为本研究课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和坚实的理论根基。其二,对相关的概念作了较为详细的界定。关于何谓文本的“深层次教学”这个核心概念,本研究对它的界定主要依据的是文本的层次理论、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原理以及借鉴了“深度语文”教学理念的相关理论阐释。其三,揭示了文本深层次教学的特征,即它总体上具有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显性到隐性的过程性特征,具体表现为:深刻的思维训练、深切的情感体验和深远的人文内涵等。第三章则是论文的主体和核心部分。先是宏观上从六个方面论述了文本深层次教学的实施策略,接着从微观的角度适当借鉴了文学批评的文本细读和互文性解读来论述具体的实践途径。文中例举了颇为丰富的教学案例加以论证与说明。最后通过《背影》两个深浅教学设计的案例进行了有效的对比研究。论文第四章主要是针对文本的深层次教学研究课题进行的学理上的审视与反思。它首先论述了文本深层次教学对师生素质提出的较高要求。然后指出了文本深层次教学的矛盾及其化解的方式。最后强调了文本深层次教学应避免的一些问题,主要是要求文本教学在坚持工具性的基础上才更加注重人文性,并坚持“最近发展区”原则,做到“深层教学”但要“深层有度”,切忌任意拔高文本主旨或过度解读文本意蕴,超出学生接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