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目前内蒙古自治区在马铃薯生产上不合理的施肥措施造成的氮肥利用率低下,以及硝态氮淋失导致的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日益加剧的现状,本试验在膜下滴灌栽培模式下,以马铃薯为研究对象,在总氮量315kg/hm2的条件下,统一基施43%氮肥的基础上设置了不同追氮时期组合(1、2、3、4)及次数(A、B、C)共13个处理,系统研究了膜下滴灌马铃薯的生长、光合特性、产量形成、氮素利用和经济效益,以及0-80cm 土壤中硝态氮含量的时空变化,以期探明最佳追氮时期组合及次数,为膜下滴灌马铃薯生产的氮肥运筹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结论如下:(1)在块茎形成期至膨大中期分次追施氮肥,有利于株高、茎粗、LAI增大及生育后期叶片SPAD值和净光合速率维持相对较高水平,保证有足够强的源支持库的充实。(2)膜下滴灌马铃薯于块茎形成期至块茎膨大末期,分次追施氮肥有利于块茎干物质积累量增加。收获期1、2、3次追氮处理块茎干物质积累量分别较CK提高107.14%-146.23%、146.71%-182.48%、155.5%-171.87%,2、3 追氮分别较 1 次追氮提高16.71%、15.97%,其中以B3处理最高,C3处理次之。(3)马铃薯块茎形成期至膨大末期,分次追施氮肥可显著提高块茎氮素积累量。收获时,1、2、3次追氮处理块茎氮积累量分别较CK提高136.83%-185.96%、156%-214.35%、184.25%-213.75%,2、3 次追氮较 1 次追氮提高 18.53%和 22.82%。分次追氮的氮肥利用效率显著高于1次追氮处理,氮肥回收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氮肥农学效率均以B3处理最高,分别为51.32%、149.14kg·kg-1和76.57kg·kg-1。(4)推迟追氮时期增加了 0-80cm 土层中硝态氮积累,但各土层硝态氮残留量随施氮次数增加而降低。硝态氮积累深度随施氮肥时期推迟而增加,分3次追氮处理60-80cm 土层硝态氮积累量显著低于1、2次追氮处理。(5)氮肥适时、分次追施是获得高产的关键。1、2、3次追氮处理平均产量分别为35.59t/hm2、42.98t/hm2和41.93t/hm2,2、3次追氮处理分别较1次追氮处理增产20.75%和17.8%,差异达显著水平。其中,1、2、3次追氮处理中以A3、B3、C3时期组合处理为最高,分别为38.5t/hm2、46.98t/hm2、44.55t/hm2。本试验条件下,膜下滴灌马铃薯氮肥管理以基施43%氮素基础上,剩余氮素于块茎形成期+块茎膨大中期分2次追施效果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