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WI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来源 :石河子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gguihua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价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前列腺癌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2009年11月至2011年1月间收集术前临床疑似前列腺癌住院患者82例﹙平均年龄67岁,平均T-PSA19.6ng/ml﹚,在获取病理结果前行磁共振常规成像及DWI检查。DWI采用参数b值600s/mm2及1000s/mm2,获取T2WI、DWI成像图及各感兴趣区(ROI)的表观弥散系数值﹙ADC﹚,并于DWI检查后一月内获取病理结果。对照影像学及病理结果将前列腺癌组分为前列腺癌病灶区(A组)与正常区域(B组),将前列腺增生组分为前列腺增生周围带(C组)及前列腺增生中央带(D组),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各组ROI区内ADC值。将DWI与病理结果行ROC曲线分析,分别分析DWI在不同弥散敏感因子﹙b值﹚下前列腺癌诊断中的灵敏度、特异度及ROC曲线下面积,获取DWI在前列腺癌的最佳诊断临界值。   结果:82例患者中最终获取病检结果者58例,其中前列腺癌20例,以穿刺病检确诊;前列腺增生38例,均于穿刺后再次经手术病检确认。A组、B组、C组及D组分别获有效ROI 103区、35区、128区及79区。在b值1000s/mm2时,A组、B组、C组及D组的平均ADC值分别为(0.782±0.186)×10-3mm2/s,(1.478±0.128)×10-3mm2/s,(1.429±0.162)×10-3mm2/s及(1.388±0.150)×10-3mm2/s,组间比较A组平均ADC值显著低于其余各组(P=0.000<0.05),B组、C组及D组间两两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在b值600s/mm2时,A、B、C、D各组平均ADC值分别为(0.998±0.202)×10-3mm2/s,(1.582±0.198)×10-3mm2/s,(1.625±0.170)×10-3mm2/s及(1.574±0.165)×10-3mm2/s,组间比较A组平均ADC值显著低于其余各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0<0.05),B组、C组及D组间两两比较无统计学差异。B值1000s/mm2时同组ADC值均低于b值600s/mm2者。B值1000s/mm2时DWI的接收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为0.921,以ADC值截断值≤1.215×10-3mm2/s时敏感性与特异性最高,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分别为92.2%、85.5%及87.5%;b值600s/mm2时DWI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97,以ADC截断值≤1.39×10-3mm2/s时敏感性与特异性最高,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性分别为89.3%、81.8%及84.1%。   结论:1.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可用来鉴别前列腺组织的良恶性,其中癌区组织的ADC值显著低于良性组织。2.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是一种稳定、高效、无创的功能性检查手段,可为前列腺癌的鉴别诊断提供量化信息,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B值1000s/mm2在量化诊断应用中优于b值600s/mm2,可作为常规参数,并在该参数下采取ADC值≤1.215×10-3mm2/s为截断值,可取得最大的诊断效能。3. DWI的量化诊断与常规MRI的影像学诊断相结合,优势互补,将成为未来Pca重要的诊疗技术手段。
其他文献
目的建立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模型,观察随着病程的延长,脑红蛋白(NGB)在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的表达与分布,以探讨其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神经细胞病变发生及发展中的
在实践层面,人们对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程还存在一些模糊认识,致使在操作过程中走样.为此,有必要对其课程形态特征、教学组织组织形式变革和学习方式变革进行再认识.数学“
目的:评估康柏西普在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neovascular glaucoma)综合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NVG患者共55例66眼并将其分为两组,其中A组共25例31眼行康柏西普玻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