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责任的法经济学分析

来源 :扬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qcd199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法经济学是法学和经济学相融合的产物,它把效益作为法律的基本价值目标和评价标准,运用有关经济学理论和方法来研究法学理论和具体的法律问题。但是,法学研究和经济学研究无论在方法论上,还是在技术基础上都是截然不同的。本论文要作的就是这样的一种尝试:通过对产品责任问题进行经济分析,了解经济学方法在法学领域的应用问题。根据我们对法律关于产品责任界定的理解,产品责任的产生必然会给所有利益相关者带来损失成本。如何完善产品责任法律制度,减少产品责任事故,保护产品责任所涉双方当事人的利益,节约社会成本,从而增加社会收益,这就是经济学研究的问题。本文运用微观经济学及法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分析了产品责任的归责原则以及适用不同归责原则的经济学效果,补偿性损害赔偿和惩罚性损害赔偿的适用条件及其标准,生产者抗辩事由,产品责任与违约责任的竞合,追究产品责任对产品供求的影响等法律问题,在用效益的方法补充法学理论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本文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从法经济学角度对产品责任的归责原则进行了分析,然后重点进行产品责任的法经济学分析,最后得出了一些相关的结论。
其他文献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国内企业更多地参与到国际市场中,在全球资源配置中谋求一席之地,风险的日益暴露极大地刺激了企业的套期保值需求,对套期保值
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美国的第四次企业并购浪潮中,管理层收购(MBO)盛行一时,90年代末,MBO随着中国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脚步登陆中国。1999年四通集团完成了中国第一例MBO,2001年宇通客车成为第一家实施MBO的国有企业,此后十六大的召开解决了国有企业改革及管理层收购审批难这一技术性困难,催生出“MBO大跃进”局面,多家上市公司实现了MBO,众多企业纷纷积极准备或推出MBO方案,理论界和
非谓语动词是英语学习的一个重要语法项目,也是历年高考在具体的语境中考查考生灵活运用知识能力的一个重点。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这一语法项目,本文结合2012年的高考试题(保留原题号),分析、归纳总结了全国高考英语试卷中非谓语动词的重要考点,对其考查归纳为以下九大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