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课题通过观察针刺与隔姜铺灸法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为针刺与隔姜铺灸法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提供理论及临床依据,以寻求一种操作性强,经济有效,使大众容易接受,且能广泛推广的新疗法,以改善此种疾病患者临床症状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将临床所收集的60例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30例),采用单纯针刺法治疗,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天,然后进行下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治疗组(30例),采用针刺与隔姜铺灸法配合治疗,针刺方法与疗程同对照组,隔姜铺灸法隔日1次,5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天,然后进行下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疼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疼痛进行量化评定。临床症状采用日本整形外科学会于1984年制定的《腰椎疾患治疗成绩评分表》[1]PP对自觉症状、临床检查、日常生活动作、自我满意程度、精神状态等方面进行评分。所得数据用SPSS21.0统计软件分别进行组内与组间比较,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VAS评分结果:治疗一个疗程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疼痛评分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两个疗程后,两组VAS评分与治疗一个疗程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两组VAS评分比较:治疗一个疗程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两个疗程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2.腰椎疾患治疗成绩评分结果:治疗一个疗程后,两组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两个疗程后,两组与一个疗程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两组JOA评分比较:治疗一个疗程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两个疗程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3.两组治疗后总体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与隔姜铺灸法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疼痛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的针刺治疗;针刺与隔姜铺灸法配合在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症状时,疗效优于单纯针刺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