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淮海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区之一,平原林业在保障粮食生产安全,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地方经济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当前全面深化林业改革,建设现代林业体系的新时期,分析研究林业产业的现状、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对于当地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更好地发挥林业的综合服务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黄淮海地区林业产业结构的研究,对于探索全国平原地区林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措施也具有典型意义。论文在对“十五”期间黄淮海地区平原林业主要建设形式,进行全面调研的基础上,采用产值结构法、劳动力结构、比较劳动生产率等指标,以及相似性分析等方法,结合典型调查掌握的第一手资料,对黄淮海地区的产业结构的现状、特点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结论如下:(1)黄淮海地区平原林业以农田林网、农林间作、村镇绿化、绿色通道、片林等形式为主,5种平原林业建设的主要形式面积比例在全国平原地区均居前列,其中片林在资源总量中所占份额最大,其次是村镇绿化、绿色通道工程和农田林网,农林间作所占份额最小。以河南、河北、山东为代表的黄淮海地区平原林业的快速发展,不但迅速提高了林业资源的总量,同时推动了林产加工业的迅速发展。(2)黄淮海地区平原林业第一产业总产值中以原木产值为主,第二产业主要以制浆造纸、人造板等传统的林产加工形式为主,第三产业初步形成了以森林旅游和观光园艺、观光果园、采摘业等零售业为主的发展格局,现有产业发展模式存在资源利用率低、产品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的“三低”问题,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迫在眉睫。(3)黄淮海地区平原林业产业已形成了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一产业为辅的构成格局。但第一产业劳动力所占比重依然占绝对优势,第三产业的劳动力比重最低。“十五”期间逐步呈现出第一产业劳动力比重逐年下降,劳动力开始逐渐向第二产业转移,第三产业具有吸附劳动力的巨大空间。(4)以河北、山东、河南为代表的黄淮海地区林业产业虽然集聚度高,但相似性强,区域间分工协作的市场模式发育程度不高,不利于区域间的分工协作和资源高效利用,产品和资源的恶性竞争现象较为普遍。研究表明,尽管黄淮海地区平原林业发展迅速,资源培育推动了产业的快速发展,但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林产加工企业的优化重组、林产品附加值的提升,是建设现代林业体系在政策方面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