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HSP90AB1 (Heat shock protein 90kDa alpha, class B member 1)是ATP依赖的高度保守的分子伴侣,在多种肿瘤细胞中过表达。在肿瘤发生发展的信号传导通路中起着重要作用的一些分子,如EGFR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HER2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等,均是HSP90AB1的底物蛋白。HSP90AB1与这些底物蛋白相互作用并参与细胞的多种病理生理过程。本研究通过检测HSP90AB1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组织中的蛋白表达情况以及初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qPCR和Western-blot方法检测62例肺癌及癌旁组织中的HSP90AB1 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采用组织微阵列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检测HSP90AB1在213例非小细胞肺癌及相应癌旁正常肺组织中的蛋白表达,并分析HSP90AB1的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病理参数及患者预后的关系。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1162例肺癌(包括鳞癌371例;腺癌705例;小细胞肺癌80例)患者及282例正常健康人血浆中HSP90AB1蛋白水平,并分析肺癌及正常健康人血浆中HSP90AB1水平差异和HSP90AB1的水平与肺癌临床参数及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qPCR和Western-blot结果显示HSP90AB1 mRNA和蛋白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在癌旁组织中的表达(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HSP90AB1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阳性率54.0%)显著高于在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阳性率0.0%,P<0.001)。HSP90AB1在肺腺癌中的表达阳性率为61.2%,显著高于肺鳞癌组织37.9%(P=0.002),并且其高表达与肺腺癌患者的不良预后显著相关(P=0.032)。HSP90AB1蛋白表达水平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病理分级等因素无相关性(P>0.05)。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结果显示肺癌病人血浆中的HSP90AB1的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健康人群(P<0.001)。小细胞肺癌血浆中的HSP90AB1的水平显著高于非小细胞肺癌(P<0.001)。Kaplan-Meier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肺癌外周血中的HSP90AB1和CEA (Carcino-embryonic antigen,癌胚抗原)、CA125 (Cancer antigen 125,癌抗原125)、cyfra211 (cytokeratin 19 fragments, 细胞角蛋白19片段)高水平与肺癌患者的不良预后显著相关(P<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也显示肺癌患者外周血中HSP90AB1高水平与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P<0.05),并且HSP90AB1能够作为影响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肺癌血浆中HSP90AB1蛋白水平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病理分级等因素无相关性(P>0.05)。并且肺癌患者血浆中的HSP90AB1可作为诊断早期肺癌的辅助标志物,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88(95%CI=0.864-0.909,P<0.001),cutoff值为63.68ng/ml,灵敏度为87.8%,特异性为76.6%。结论HSP90AB1在肺癌组织中高表达,并且其表达水平与肺癌的病理类型及肺腺癌患者总生存期相关。肺癌患者血浆中的HSP90AB1蛋白水平比正常人群显著升高,并且与肺癌患者的不良预后显著相关。肺癌患者外周血中的HSP90AB1、CEA、CA125、cyfra211的蛋白水平可用于判断肺癌预后。背景与目的肺癌是全球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其中肺腺癌是肺癌中最常见的类型。随着基因分析技术的不断发展,对肿瘤的发病机制以及治疗的研究越来越深入。本研究通过对40例肺腺癌及癌旁组织DNA样品进行目标区域的483个基因测序,探讨肺腺癌组织中突变基因并研究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肺腺癌及癌旁组织手术切除的标本,首先制各基因组DNA,并进行质控。基于Illumina HiSeq2500测序平台,构建小片段文库,利用诺易康产品(Agilent sureselectXT Custom 0.5-2.9Mb kit,包含483个肿瘤相关目标基因的探针)进行高覆盖率的目标区域捕获,利用双末端测序(Paired-End)的方法进行双末端测序(测序方式PE125),获得40例肿瘤样品的测序数据。将测序结果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在肺腺癌和配对癌旁组织中寻找发生体细胞突变基因。结果测序数据的分析结果显示在40对肺腺癌及癌旁组织DNA测序样品中,有31对样本在目标区域内能够筛选到可靠的外显子突变,突变位点合计142个(涉及102个基因)。142个突变位点中位于目标捕获区域的突变位点数目为116个所占比例为81.69%。具有这些突变位点的突变频率较高的基因有13个,分别是TP53、EGFR、PIK3CA、ATN1、ATXN1、ABL1、ALK、EGF、EPHA3、KRAS、 MAP2K3、PIK3CG、PTPRD。碱基突变中,C:A/G:T所占比例最高。有吸烟史且年龄较高的病人,碱基突变、基因突变比例明显较高。随后我们对其中64个基因的所包含的突变位点使用Sanger测序进行验证,验证率为98.4%。结论这些数据为进一步确定肺腺癌发病分子机制和分子分型提供依据。TP53、EGFR、PIK3CA在肺腺癌病人中突变频率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