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热处理法制备纳米晶WC-Co硬质合金粉

来源 :中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tao2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分析了当今制备纳米晶硬质合金粉各方法的基础上,发现无论是化学法还是机械法都存在着不足,化学法生产规模小,成本高,易受副反应的影响。机械法时间长,易混入杂质。所以本实验发明了一种新的制备纳米晶WC-Co复合粉的方法,即机械活化-反应热处理法。该方法优化了机械法,避免了化学法和机械法存在的不足,是一种行之有效且很有应用前途的制备纳米晶WC-Co复合粉的方法。本实验以碳黑、钨粉和钴粉作为原料,用机械活化-反应热处理法制备了WC-6Co和WC-10C0两个系列的硬质合金用粉。在实验过程中,用X-ray衍射技术分析粉末的相组成及其百分含量的变化。同时用Scherrer公式计算主要相的晶粒尺寸。研究发现,原料粉经过一定时间的机械活化后,X-ray衍射峰有明显的宽化,主要物相为W。在WC-10Co系列中还含有少量的W2C相。将两个系列的活化粉末在真空电阻炉中经不同温度,不同时间的反应热处理。热处理后的粉末作了X-ray衍射分析、差热分析和晶粒度的计算。发现两个系列的X-ray衍射峰都出现了W2C相和WC相。随着热处理温度,保温时间的增加W2C的含量减少,WC相的含量逐渐增多,晶粒尺寸逐渐增大。在850℃左右W2C转化为WC。WC-6Co系列的粉末在900℃保温35min制备出了晶粒尺寸为30. 5nm的复合粉末。WC-10Co系列在900℃保温35min成功地制备出了晶粒尺寸为33. 3nm的复合粉末。本实验还用扫描电镜观察了所制粉末的形貌,发现粉末形状为类球形。
其他文献
该文旨在研究组成对掺杂Eu(Ⅱ)铝酸锶系磷光体的光谱性质包括发光效率和余辉效应的影响,以及生产工艺的研究.以期发展一类不含放射性物质的安全、高效、全色的新型蓝-绿长余
BWF(广播波形格式)格式最先是由欧洲广播联盟提出来的,作为一种广播音频节目交换的文件格式,基于RIFF-WAVE的BWF可以实现不同系统和不同文件格式的音频资料在数字音频工作站之间
该文就是充分利用稀土在钢中和在渗剂中的作用,开发一种新型的稀土渗氮钢,对比研究稀土的加入及稀土含量对渗氮行为的影响.同时,首次对氮甲醇气氛下渗剂中加入稀土对渗碳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