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一坳陷浅层油气成藏控制因素及成藏模式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45166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珠江口盆地是中国南海北部最大的中新生代含油气盆地。珠一坳陷作为珠江口盆地重点勘探地区之一,浅层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综合利用三维地震、测井、录井、地球化学以及油田实际生产资料,以石油地质成藏理论为指导,自下而上,对烃源岩、输导体系、浅层储盖组合以及圈闭条件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分析珠一坳陷浅层成藏的控制因素。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典型油气藏的解剖,建立成藏模式,以期为整个珠一坳陷及类似盆地的浅层油藏勘探提供指导。珠一坳陷主要发育有文昌组和恩平组两套烃源岩,其中文昌组在全区稳定分布,是研究区最主要烃源岩,其有机质丰度高,类型以I型及II1型为主,处于成熟-高熟阶段,而恩平组分布范围较文昌组小,是研究区的次要烃源岩。与此同时,油气大多在生烃中心的邻近位置较容易聚集,距生烃中心15~20km的范围为浅层成藏有利区域。油源断裂沟通深浅,是浅层油气成藏的关键因素,其与盖层及储层的匹配影响研究区油气的垂向分布。当盖厚<50m且盖厚/断距<0.5时,油气可突破深层封堵,在浅层成藏。若深部断储排替压差越小而浅层排替压差越大,深层侧向分流指数越小而浅层侧向分流指数越大,油气越容易在深部垂向输导而浅层侧向分流,浅部越易成藏。与此同时,源-断配置影响油气垂向输导路径,砂体和构造脊控制油气横向长距离运移。浅部层系主要表现为三角洲沉积体系,浅层的下部层序、海侵域更易成藏,连接型河口坝复合体、分支河道及河口坝复合体是有利的成藏储集相带。其浅层主要发育有两套区域性储盖组合,分别是韩江组上段砂岩与MFS10泥岩盖层的储盖组合以及韩江组下段砂岩与MFS13.5泥岩盖层的储盖组合,油气大多分布在Ⅱ、Ⅳ类储盖组合区域。研究区浅层构造圈闭发育主要受控于NW向、近EW向断裂体系,可分为断块、断鼻、断背斜、滚动背斜以及披覆背斜等圈闭类型。断裂的侧向封堵性决定圈闭有效性,在单因素分析上的综合评价表明,断层封闭系数在0.5~0.7以上,可形成有效圈闭。通过对典型油气藏含油气性进行分析,珠一坳陷浅层油气成藏模式可分为“向源型”、“背源型”、“顺源型”以及“远源型”共四种类型。“向源型”多在上盘成藏;“背源型”多在下盘成藏;“顺源型”模式中油源断裂两盘均可作为油气运移的有利通道;“远源型”距离生烃中心较远,构造脊对油气横向运移起关键作用。油气成藏模式在各个凹陷间以及凹陷内差异明显,“顺源型”是该区最主要的成藏模式。
其他文献
介绍用面向对象的分析方法设计分布式交互仿真(DIS)仿真数据库,具体描述对象定义语言(ODL)模型映射为关系模型实现数据库的方法.
深部调驱技术是以深部调剖为主,在“调”的基础上又结合了“驱”的效果,并具有提高波及系数和驱油效率的双重作用。向地层中注入具有相当封堵作用的可动的化学剂,对地层进行
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境内的万荣隧道在DK557+222DK557+248区段内下穿闻合高速公路,该区域内的土体为砂质老黄土和细砂,围岩级别较低,为V级围岩。本文采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
拉格朗德河是加拿大的主要河流之一,其水力资源从70年代开始分两期开发,全流域共规划9个电站,一期开发3个电站,总装机容量10282MW,其中包括著名的拉格朗德-2电站,二期开发6个电站,总装机容量15755MW。整个
Web数据挖掘是分析网络应用的主要手段.其数据源一般是网络服务器日志,然而日志记录的是杂乱的、不完整的、不准确的并且是非结构化的数据,必须进行数据预处理.文章将预处理
【摘要】随着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普及,多媒体技术辅助课堂教学已经成为现代课堂教学的标志。它不仅为课堂创设了情景,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时也加强了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尤其是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把抽象的内容形象化,使教学活动情景交融,为课堂教学做足了铺垫,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音乐的理解也更加准确,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音乐 多媒体 合理运用 辅助教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