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艺精神在当代舞蹈文化发展中的传承研究

来源 :沈阳音乐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d53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38年4月10日,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的建立,象征着党在革命时期有了独自领导并创办的第一所高等艺术院校。鲁艺自诞生起即对我国的革命文艺产生了巨大影响。而“鲁艺精神”是鲁艺人在鲁艺这个有组织有纲领有先进思想引导下,在教育实践,艺术实践,生活实践和革命实践的过程中的产物,是延安精神的文艺方针、文艺解读,也是中国革命精神的重要构成部分。鲁艺前辈们用“鲁艺精神”,一步步促进了我国当代舞蹈文化的发展进程,鲁艺人以及鲁艺的派生机构、传承单位也在“鲁艺精神”指引下,进一步推动了我国舞蹈文化的繁荣发展。本文通过对众多书籍、史料的对比、分析、归纳、提炼,详细地分析了鲁艺的创立和历程;全面地介绍了鲁艺及鲁艺派生出的文艺组织与单位;高度地概括了鲁艺孕育出的鲁艺精神内涵;详尽地通过鲁艺带领进行的运动文艺以及所创作的众多舞蹈作品,论述了鲁艺精神下舞蹈文化的初步形成、鲁艺精神下舞蹈文化的新局面以及鲁艺精神下舞蹈文化的飞速发展的繁荣景象。本文在研究中特别注意到在鲁艺精神引领下的抗战文艺,激发了军民抗战的斗志、团结了全国的文艺力量,为争取战争的胜利、新中国的成立起到了推动作用,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德艺双馨”的文艺工作者,也为未来舞蹈文艺人才的精神家园建设指明了方向,奠定了新中国社会主义舞蹈文化事业的基石。为力求可以全景式地呈现出鲁艺精神下不同时期舞蹈文化的风貌,力求从中总结、论证出传承鲁艺精神有利于贯彻党的文艺方针、加强舞蹈人才的全面培养、推动舞蹈创作的文化自觉、引导大众的审美意识方向等客观事实,本文对鲁艺精神在当代舞蹈文化传承中的历史作用与价值体现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此外,为确保鲁艺精神在当代舞蹈文化传承研究的严谨性,本文不仅从当代舞蹈创作、当代舞蹈理论以及当代舞蹈教育三个部分入手,多维度的剖析鲁艺精神在当代舞蹈文化发展中的传承。还从国内与国际的角度出发,全面阐述了在当代舞蹈文化视域下传承鲁艺精神的深远影响,论证了传承鲁艺精神对于推动当代舞蹈文化不断发展的重要意义。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出鲁艺精神是时代的产物,也是为时代主题所服务的。在当代舞蹈文化中传承鲁艺精神,可以使舞蹈文化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吸引力、号召力和生命力,真正的做到舞蹈文化是“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这是当代舞蹈文化发展中不能缺少的重要因素,对当代舞蹈文化的繁荣发展有着积极影响。因此,鲁艺精神在当代舞蹈文化中传承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亨里克.维尼亚夫斯基(Henryk Wieniawski)是十九世纪最杰出的作曲家及小提琴家之一,虽然他的创作只涉及小提琴领域,但却留下了不少传世之作。他的演奏技巧华丽而辉煌,是继帕格尼尼之后又一颗“闪耀的明珠”。这首《主题与变奏》op.15,是其经典作品之一。本文一共三个章节,第一章将维尼亚夫斯基作品中的民族性以及音乐色彩进行了分析并阐释,从而体会到他的创作动机与其独特的想法。第二章细致的分析了
观察是幼儿教师专业素养必备的素养之一,也是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本研究采用"新手—熟手"教师范式,探讨教学经验对区域活动场景的影响作用。选取41名新手教师和46名熟手教师作为研究对象,让其观看真实情景下幼儿区域活动游戏的视频,并记录这些教师在观看过程中的眼动轨迹。结果发现,熟手教师目光移动多于新手教师;熟手教师比新手教师更关注有意义对象;熟手教师比新手教师更关注幼儿本身。据此提出在职前职后
本文从中国戏曲表演艺术中翎子的文化背景、技术技巧、道具功能、呈现方式及艺术价值出发,围绕翎子在中国古典舞表演中的应用内容展开研究。以历史文献、应用场合、具体作品、故事情节与人物形象塑造为支撑点,形成“翎子”在中国古典舞表演中相对系统的应用雏形。翎子从古至今都是中国传统的道具表演形式,由原始时期的“羽”演变而来,发展至今一直具备着巫术宗教色彩,楚汉时期的祭祀舞蹈是翎子表演最早的艺术形态。这为翎子在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