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文景《莲花》音乐分析

来源 :中国音乐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xiaol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莲花》作为友谊的象征和使者,是北京交响乐团委约为2012年伦敦奥运会创作的,它植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兼具民族性、时代性与国际性,对这部作品进行研究具有积极的人文意义。本文是对郭文景交响音诗《莲花》的音乐分析与研究。笔者从民族性与时代性出发,分析作品中的音乐材料来源,解读音高结构之间的内在联系,探究其核心音响观念,全面认识郭文景对《莲花》音色的追求,通过体会作品中运用的音乐语言,达到了解作曲家赋予这部作品丰富文化内涵的目的。从曲式结构与旋律特征来看,全曲主要分为五个段落,分别具有引子、呈示、展开、再现、尾声的结构功能。每个段落的内部结构相对完整,其中呈示、展开、再现段落所使用的核心音调都是建立在五声调性音列之上,具有清晰的调式调性特征。作曲家以五声调式音列作为音高结构的基础,为“莲花”设计了一段调性明确且结构完整,真挚动人的主题旋律。作曲家对音乐整体的布局张弛有度,通过速度、力度、音色的不同设计,主题旋律以变奏形式呈现和发展,除此之外,在主题最后一次再现时,将音色高度融合的人声与五声性旋律结合营造出一片朦胧而绵密的音响空间。这部作品在引子和尾声部分的线条化声部处理具有室内乐化音乐特征,每一件乐器的性格在不同的位置以不同的形式体现。主题旋律回归传统五声调式并结合多种音高结构使用,使传统音乐文化焕发新的风采,装饰性的半音变化不单是为了追求音乐的不协和与复杂性,更多的是在半音运动与发展的同时,具有丰富音乐内容并拓展音乐表现力的作用。整部作品的音乐情景围绕莲花“出淤泥而不染”展开,欲扬先抑层层推进,最后莲花化为虔诚的祈祷和祝福,在“协和”与“不协和”的交织中完成对其深刻文化内涵的诠释。在众多古老文明中,莲花是神圣的,郭文景笔下的《莲花》具有独到的创作思想。作者通过对莲花意象的描绘,体现出丰富的音乐内涵。在挖掘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同时结合现代作曲技法与“中国符号”交融,传递美好祝愿的同时展现出中国的文化自信。
其他文献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机械作为一种为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服务的工业产品,虽不象粮棉油等农产品那样受到WTO农业协议的直接影响,但农业机械的运用程度却在
荧光分析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现代分析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环境科学、材料学、医学、药学以及细胞生物学等领域。由于我们在上述研究领域中往往需要选择性和实时地通过细胞成
罕见病发病率低,但患者基数大且难以诊疗,严重危害患者身体健康的同时对患者家庭和社会造成严重的经济负担。随着第二代测序技术的成熟,基因检测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罕见遗传病
<正> 苦草,又名扁担草、面条草、韭菜草等,是典型的沉水植物。成熟的苦草籽非常细小,呈棒形,黑色或黑褐色,较为饱满,长度2—3毫米,最大直径0.3—0.5毫米。生长季节分蘖速度很
2008—01-2009—10,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肛周湿疹98例,并与常规西医治疗88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目的:通过观察老年射血分数保留型心衰(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HFpEF)患者体内血清铁蛋白(Ferritin,FERR)、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的水平变化,探讨FERR、HCY与B-型利钠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左房内径(Left Atrium Diam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