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技术进步和创新已经成为促进经济增长和综合国力提升的核心要素。尤其我国经济经历了30多年的高速增长,在取得举世瞩目成绩的同时也面临着“不协调、不稳定、不可持续”的难题。经济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不断深化,“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难以为继,更需要通过技术进步和创新来实现新的经济增长点。技术进步和创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研究与开发(R&D)活动,在此基础上对R&D活动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论文的选题背景及意义、R&D活动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概念、国内外研究现状。其次,对我国R&D活动及经济增长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R&D投入产出总量不断增加,但与创新型发达国家相比我国R&D投入强度仍处于较低水平,从R&D资源配置结构来看,企业已经成为我国R&D活动的主体。然后,基于向量自回归模型对我国R&D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我国R&D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R&D人员投入会在短期内会对经济增长产生促进作用,R&D经费投入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从第4年才开始显现但持续时间较久,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我国R&D投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相对较小,技术进步和创新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在我国还未充分体现。接着,基于区域层面数据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模型对R&D活动效率进行测算,并进一步分析R&D活动效率变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表明R&D活动效率高的地区的经济增长率高于R&D活动效率低的地区的经济增长率,同时R&D活动效率高的地区其R&D投入强度也较高,部分地区R&D投入强度较低,制约着其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最后,根据实证研究结论,提出我国R&D活动与经济增长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改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