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上海昆剧团创排的实验性昆曲《夫的人》改编自莎士比亚著名悲剧《麦克白》。不同于原著,它以麦克白夫人为全剧的主角。这一女性角色的重新塑造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跨文化改编尝试。本文首先指出了莎剧被改编为中国戏曲,以及《麦克白》被改编为昆曲的可能性。中国戏曲改编莎剧在国内是一个长期存在的文化和艺术现象,前人改编的尝试为后代剧作者们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文学与艺术的视角来看,莎剧与中国戏曲在故事来源、结构、台词、诗剧、歌舞等方面有颇多契合之处,这些契合之处为莎剧改编为中国戏曲提供了极大的可能性。莎剧中,悲剧《麦克白》具有篇幅较短,结构与情节相对紧凑等特点,这使得它能够被改编为昆曲这一最古老、最严谨的中国戏曲。本文又指出,《夫的人》对《麦克白》的改编既有忠实的部分,又有创新的部分。忠实在于改编后的人物形象仍然是一个莎翁式的悲剧主人公,这个女性形象所具备的几个主要特征,都符合一般意义上的莎翁式悲剧主人公的特征。更重要的是,《夫的人》的剧作者清楚地认识到了麦克白夫人身上所具有的人性特征,他把原著中麦克白夫人对其丈夫的情感借助一个中国古典女性形象在这部昆曲中放大,因此,麦克白夫人的人性和莎翁的人文主义精神得以在这个改编后的女性角色身上大放异彩。《夫的人》对《麦克白》的创新主要在于主题上的创新。“野心”本是《麦克白》的重要主题之一,麦克白夫人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个野心勃勃的女人;而《夫的人》则聚焦于女性情感与女性地位的问题。剧中所包含的爱情观有其文学和文化上的来源,女主人公所追求的至死不渝、长相厮守的爱情理想很有可能受到了长篇叙事诗《长恨歌》以及传统昆曲剧目《长生殿》的影响,但同时对它们也是有超越的。最后,本文指出这一改编对莎剧和中国戏曲具有跨文化双向意义。《夫的人》在重塑麦克白夫人时,既有忠实,又有创新,而且,创新有其中国传统文学和文化的来源。这样,莎剧内涵与中国元素在这次莎剧与昆曲的碰撞中便产生了化学反映,这是一次真正有意义的、火花四溅的碰撞。《夫的人》对麦克白夫人的重塑无疑为中国戏曲工作者改编莎剧以及其他外国文学作品提供了一个思路:改编的过程中有忠实也有创新,有归化和异化,如何将原著与本土文化有机结合,才是改编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