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用辽宁大石桥的廉价镁砂为原料研制出了的具有吸附和催化功能的氧化镁基催化-吸附剂,并利用氧化镁基催化-吸附剂进行了脱硫脱氮的实验研究。首先详细阐述了现有烟气脱硫脱氮技术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对已有的几种氧化物脱硫脱氮技术进行了分析比较,论述了氧化镁在干法脱硫方面的可行性及应用前景。对镁砂基催化吸附剂的原料配比、工艺条件及其吸附催化性能的进行了系统的实验研究,并采用焙烧的方法对催化吸附剂进行了活化研究,在实验的基础上确定了镁砂催化吸附剂制备的原料配比为镁砂:硅酸钠:氯化钙=75:15:10;在工艺条件为:焙烧温度控制在550℃,焙烧时间为2h时,活化效果最好,比表面增加到21.3982m2/g,但硫容相对较低约为6.96mg/g。因为硫容是衡量脱硫脱氮性能的重要指标,所以实验采用添加助剂Na2C03的方法提高吸附剂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添加助剂后吸附剂硫容明显提高,达到16.92mg/g。在自行设计安装的一套脱硫脱氮一体化试验装置中,对吸附法脱除燃煤烟气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过程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的实验研究,考查了氧量、水蒸气量、烟气温度等因素对脱硫、脱氮效率的影响。提出以上各主要参数的合理取值范围,即对于烟气脱硫当,02/SO2=6~8,烟气温度为120~150℃,H20/02=2~4,二氧化硫浓度为1500~3000mg/m3,床层高度为5~7cm时,镁砂吸附剂的脱硫率达到92%以上;对于烟气脱氮,N0含量500ppm~2000ppm,氧气对N0x去除率没有影响,当脱氮床层高度4-5cm,脱氮反应温度130-170℃,烟气空速2500h-1~3000h-1,烟气中水蒸气含量N0/H20为10~20时,催化剂吸附脱氮效率达到85%-95%,且脱氮效果稳定,脱氮范围宽。再生实验中采用了碱洗加热再生并用水蒸气吹脱的方法,碱洗采用饱和Na2CO3溶液浸泡,实验中研究了碱洗时间、焙烧温度及时间对再生后的吸附剂脱硫性能的影响,得出在碱洗60min,焙烧温度为550。C,焙烧时间为40min时,再生效果较好,再生一次后吸附剂硫容仅降低9.43%。分析脱硫吸附机理,在脱硫过程中,不仅发生了物理吸附,而且还有化学吸附的发生,研究了二氧化硫与Mg0接触时发生的一系列反应及步骤。对催化剂催化分解反应机理进行研究,证明氧化镁表面上的氧缺陷,是导致催化剂具有活性的原因,而镁缺陷,使其不具有催化活性。因此研制出氧缺陷的催化剂是关键。脱氮再生后保持稳定。实验借助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镁砂基催化-吸附剂进行研究,表明脱氮及再生前后氧化镁基催化-吸附剂催化性质并未发生变化,保持良好的稳定性,同时说明NO可能转化为N2与O2。实验结果表明,氧化镁基催化-吸附剂,不仅具有较高的脱硫脱氮性能,而且能够再生重复利用,绿色环保,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