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绝经后骨质疏松现普遍被认为存在一种假设,即是自身免疫和炎症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许多促进炎症和T细胞衍生的细胞因子对骨量的丢失起到了重要作用。例如Th1分泌的IL-2、IFN-γ、TNF-α,Th2分泌的IL-6、IL-4、IL-10已经被证明参与了骨质疏松的发病机制。白介素-17(IL-17)是CD4+亚群Th17细胞分泌的特征性细胞因子。在去卵巢鼠模型、骨细胞以及基因水平的研究中,IL-17已经被证明对骨吸收具有促进作用。但IL-17以人为实验样本的研究很少,讨论IL-17在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绝经后骨量减少患者和绝经后骨质正常的女性,三组血清中的浓度变化,及与骨密度相关性的研究。 方法 我们根据WHO根据骨密度T值对骨质疏松的分级规定,进行分组,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组(T值≤-2.5)、绝经后骨量减少组(-2.5<T值<-1)、绝经后骨量正常组(T≥-1)。每组各30名受试者。运用流式液相多重蛋白定量技术(CBA)对90名志愿者的血清进行测试。检测主要指标为血清中的IL-17A、IL-2、IFN-γ、TNF-α、IL-6、IL-4、IL-10的浓度。同时也检测了患者血清中钙、磷、镁和碱性磷酸酶的浓度。数据分析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ANOVA)分析不同参数的检测结果是否具有显著地差异性。运用皮尔森相关系数来检查双变量的相关性。P<0.05认为具有显著性差异。 结果 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血清中的IL-17A浓度均显著高于绝经后骨量减少组和绝经后骨质正常组(P<0.05),但绝经后骨量减少组同绝经后骨质正常组相比没有统计学差异。IL-17A与骨密度具有负性相关(r=-0.345,P<0.05)。据我们所知,我们第一次发现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血清中IFN-γ和IL-4的浓度显著低于绝经后正常组(P<0.05),且IFN-γ和IL-4与BMD成正性相关。我们还得出BMI与BMD成负性相关(r=0.254,P<0.05)。IL-17A与血清钙具有正性相关(r=0.251,P<0.05)。而TNF-α、IL-2和IL-10在三组间都没有显著性差异,与BMD也无相关性。 结论 我们的实验证实了IL-17A参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发病机制及促进骨吸收的作用。同时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与绝经后骨量减少患者之间血清中的细胞因子浓度,IL-17A,IFN-γ和IL-4均有显著性差异的结果间接证明了绝经后骨质疏松可能是一个自身免疫和炎性过程。而且对IL-17、IFN-γ和IL-4的的靶向治疗可能会对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带来一定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