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二语习得研究15年(1994-2008)——基于10种外语类核心期刊的统计分析研究

来源 :青岛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mgle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对15年来中国二语习得的研究状况进行了全面总结,回顾了其发展历程,通过对国内10种外语类核心期刊的统计分析,从文献计量学的角度对载文量、期刊分布规律、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几个方面对中国二语习得研究的现状进行分析。   分析结果表明:第一,中国二语习得研究的论文载文量从1994年到2004年呈快速增长趋势,到2005年略有下降,随后保持缓慢上升趋势,进入了相对稳定的阶段。第二,在期刊分布方面,1994年-1998年期间,我国二语习得研究的成果主要集中于《外语教学与研究》、《现代外语》和《外语电化教学》上;在1999年-2003年期间,《外语教学与研究》、《外语界》和《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收录了我国二语习得研究的大多数论文;在2004年-2008年期间,《外语与外语教学》、《外语教学与研究》、《现代外语》和《外语电化教学》是发文最多的四种期刊,目前在我国关注二语习得研究的核心期刊中处于重要地位,是从事二语习得研究的重要信息来源。第三,中国二语习得研究的内容在过去十五年内逐渐呈现多样化,各主要内容的研究水平也趋于平衡;根据研究热点的分析,生理与心理因素、认知因素、和非语料库的中介语对比分析这三个主题,目前处于研究热点的前三位,属于重点研究对象。第四,十五年间,定性研究的比例总体呈下降趋势,而定量研究与结合研究的比例总体呈上升趋势,目前,三种研究的比例大致呈均衡趋势,并且定量研究与结合研究中统计分析方法更趋多样性,更具复杂性,说明这两种研究方法的使用日渐成熟。同时,本研究也指出了中国二语习得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对中国二语习得研究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其他文献
本文的研究目的就在于,通过对中国人韩国语学习者使用()的偏误分析,找出偏误原因,使其克服学习困难,从而能够更加正确地理解并使用副词格助词。   第一章对选定理由,研究
在现在的电子设计中EMI是一个主要的问题。许多电子产品都有非常严格的EMC标准,为了达到这些要求,要求设计者必须从板级开始考虑EMI的抑制。对于单板的EMC性能而言,元器件的
本文运用科技理性哲学理论对冯内古特的处女作长篇小说《自动钢琴》进行深入的分析,全面阐释了科技理性至上所引发的科技异化及其所导致的人类社会的毁灭。本论文的主体部分
人际意义是韩礼德提出的三大元功能之一。同时他也指出人际意义可以通过语气和情态系统来实现。这些实现形式吸引了很多学者来探讨。但是很少有人系统地研究情态系统是怎样实
本文以“大学生课堂会话中的性别差异”为研究主题,以“课堂讨论”为研究语料,来探讨中国学生会话模式和交际策略中存在哪些显著的性别差异,以及如何在课堂会话教学中利用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