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运用住房过滤模型分析了中国住房保障制度建设的问题,同时在分析中借鉴了美国的经验教训。在1998年房改之前,中国一直采取的是福利分房的住房制度。而自98年房改以后,中国的住房保障制度逐步地转化为以市场为导向的制度。然而这一以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为基础的住房保障制度的实施效果并不佳。从现实条件看,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供给双方的融资渠道的建设。美国三阶段的住房保障制度为中国的住房保障制度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无论是从供给主义路径转换为需求主义路径,还是次级债引起的经济危机,这些都值得我们做深入的研究。根据住房过滤模型,住房市场可以依据住房质量和住房功能分为三个子市场——高端、中端和低端市场。这三个子市场并不是孤立的,而是有着极强的联动性。所以政府在介入低端市场的时候应该考虑到这一干预对其他两个子市场的影响。同时,住房过滤模型还表明需求主义住房保障制度比供给主义住房保障制度要有效率。依据住房过滤模型和美国的历史经验,本文在第四部分中将中国的城市分为三大类,逐一进行具体分析,提出了解决对策。对于存量房较少、住房二级市场开放程度低的城市,文章建议应该借鉴美国第一阶段政策,解决供给方融资问题。对于存量房较多、住房二级市场开放程度高的城市,中国应该借鉴美国需求主义政策,解决需求方融资问题。而对于存量房较多住房二级市场开放程度低的城市,解决的重点在于加大住房二级市场的开放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