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来,我国青少年儿童的超重和肥胖率不断攀升。超重肥胖小学生作为我国青少年儿童群体当中的一部分,他们的身心健康一直是国家和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也是现代教育学界和心理学界面临的一项新的课题。中小学时期是一个人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而小学阶段又是执行功能发展最活跃的时候,良好的执行功能能够使得个体的心理认知、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处于一个健康发展的状态。大量研究表明中等强度有氧运动能够有效改善儿童的执行功能,而超重肥胖儿童在执行功能方面存在一定障碍和问题,所以本研究通过对超重肥胖小学生实施运动干预来揭示不同时长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对其执行功能的影响差异,进一步分析超重肥胖群体中运动改善执行功能的时间剂量效应,为改善超重肥胖小学生的执行功能提供思路,也为学校体育工作中制定科学合理的体育运动方案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本研究以中小学每年的体质健康监测数据为基础依据,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市某小学四、五年级中的超重肥胖小学生共80名(其中四年级、五年级各40人,男、女各40人)作为实验对象,将其随机分成人数相等、男女比例和年级比例各半的四个组(对照组、40分钟实验组、30分钟实验组、20分钟实验组)进行即时的、不同时长中等强度的运动干预。实验前对所有被试者发放问卷调查,充分了解并统计被试者的身心状况、体力活动基本情况。实验时,对照组由一名教师组织在教室进行安静自习,实验组由同一名教师在固定的时间、地点采用“篮球+跳绳”的运动组合方案进行实验。实验前后分别对所有被试者采用同一顺序进行执行功能的计算机任务测量:(1)Flanker任务测量抑制维度;(2)1-back任务测量刷新维度;(3)More-odd shifting任务测量转换维度。实验结束后对数据进行SPSS统计分析,讨论超重肥胖小学生各组内、组间的执行功能变化情况,据此得出实验结论。研究结果发现:⑴组间检验方面,各组别在抑制功能、刷新功能、转换功能上的效应没有显著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⑵组内检验方面:对照组的抑制功能、刷新功能、转换功能的前后测数据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40分钟实验组和30分钟实验组的抑制功能、刷新功能、转换功能前后测数据之间有显著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20分钟实验组的抑制功能和转换功能前后测数据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但在刷新功能方面的前后测数据之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论:⑴对照组、20分钟实验组、30分钟实验组与40分钟实验组对于超重肥胖学生执行功能的效果差异不明显;⑵组内比较,40分钟与30分钟运动干预对超重肥胖小学生的抑制功能、刷新功能、转换功能都能起到改善作用;20分钟运动干预对于抑制功能和转换功能无明显改善作用,但对刷新功能有明显改善效果;⑶运动干预对于超重肥胖小学生执行功能的效果具有时间剂量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