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如Firth(1957: 12)所言,―由词的结伴可知其词‖,因此研究一个词的结伴,即研究词与搭配词之间的关系,对研究该词显得尤为重要。Sinclair(1996)在扩展意义单位的基础上提出了创新性的搭配研究模式,由搭配、类联接、语义趋向、语义韵组成。随着语料库语言学的迅速发展,研究者得以观察这些原来不易察觉的搭配信息。
本研究以Sinclair扩展意义单位模式为理论基础,以莎士比亚的戏剧及美剧《老友记》的剧本为语料,研究such的搭配行为。Such具有两个功能,即指示功能和强调功能。随着历史的发展,such的指示功能有向强调功能迁徙的趋势。本研究的主要内容有such的分布、类链接、语义趋向及语义韵,重点关注莎士比亚戏剧及《老友记》中such在上述方面呈现的异同。借助Antconc3.2.1w软件提取语料进行观察,通过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得出结论。
首先,本文分析了指示类such和强调类such在不同时期的分布。莎士比亚时期,指示类such明显多于强调类such,而《老友记》中的语料显示强调类such明显多于指示类such。这一变化过程说明such经历了非词语化与语法化的过程,即such丧失一部分原来的指示语义,承担了更多的强调功能。
其次,本文对比分析了such在莎士比亚语料库与《老友记》语料库中的类联接。莎士比亚时期主要是以实义动词为特征的非表语类联接结构―V+(not)+N‖,而当代则是以Be动词为特征的表语类联接结构―Copula+(not)+N‖。这说明such在语法化的过程中,不仅语义发生了改变,类联接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再次,本文对比分析了such 在两个语料库中的语义趋向及语义韵。研究发现,在such非词语化的过程中除了类联接的变化外,such的语义趋向经历了升格变化。在莎士比亚时期such常吸引具有极度贬义的词与之搭配,诸如表示 ―恶骂‖、―恶劣的品质‖、―糟糕的天气‖等这类的词。在当代有吸引褒义词与之搭配的倾向,常与表示―向往‖、―美好时光‖、―喜欢‖的这类词搭配。此外,对两个语料库中such语义韵的研究发现强调类such在莎士比亚语料库中具有消极的语义韵,而在《老友记》语料库中则具有混合的语义韵。这意味着当代强调类such用于强调的范围更广。
最后,本文在总结研究结果的基础上,讨论了该研究的意义、局限性、及未来的研究方向。总之,本文旨在以Sinclair扩展意义单位模式为理论基础,研究such的搭配行为,对促进such的历时研究具有一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