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心力衰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57例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常规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分别使用重组人脑利钠肽和硝普钠进行治疗,治疗3d内可常规使用洋地黄、多巴胺、多巴酚丁胺和米力农等正性肌力药物。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以下项目,并对所有不良事件进行记录。1.分别记录治疗前和停止静脉滴注4 h后(>5个药物半衰期)的血浆BNP(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BNP水平)、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尿量(每小时平均尿量)。2.心脏超声检查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采用国际心脏病联合会及WHO推荐的方法,测定左室长轴位置,测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按计算机预置程序计算出: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量(SV)、左室短轴缩短率(vD%)、心脏指数(CI),同时采用超声多普勒测量计算二尖瓣舒张期E峰和A峰的比值(E/A)(所有患者均在同一台超声仪器上,由同一人操作进行检查)。3.临床表现(包括症状、体征)、心功能分级。结果:1.通过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浆BNP、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和尿量,我们发现,实验组除收缩压和舒张压2项指标外,其余指标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仅尿量治疗前后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项均无明显差异。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我们未发现一项指标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相比较,实验组血浆BNP、心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2.通过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每搏量(SV)、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脏指数(CI)、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短轴缩短率(vD%)、、二尖瓣舒张期E峰和A峰的比值(E/A),我们发现,实验组每搏量、左室射血分数、左室短轴缩短率、心脏指数、二尖瓣舒张期E峰和A峰的比值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仅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无明显差异,而对照组仅每搏量、心脏指数治疗前后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项均无显著性差异。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我们未发现一项指标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相比较,实验组左室射血分数、二尖瓣舒张期E峰和A峰的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3.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和心功能,我们发现实验组35例中显效17例,有效1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8.57%。对照组22例中显效6例(16%),有效8例(56%),无效8例,总有效率(63.63%)。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好转率的比较,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X~2=5.93261,P=0.0394)。4.在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两组病人,我们发现,实验组中有3例不良反应,为症状性低血压,停药后60分钟消失,而对照组中有2例,均为头部胀痛,停药后4~12小时消失。结论:1.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心力衰竭,能有效利尿排钠,降低循环容量负荷,增加肾小球滤过率,可有效改善心脏舒缩功能。2.作为新一代的抗心衰药物,重组人脑利钠肽明显优于传统药物硝普钠。3.心衰病人使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安全性良好,可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