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凝聚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不竭的精神动力。传统节日民俗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哲学理念、人文精神和道德内涵,对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构建精神文明社会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然而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传统节日民俗不断受到外来节日文化的冲击,这给传统节日的发展与传承带来巨大挑战。《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要把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机渗透到中小学课程之中。语文学科作为集工具性和人文性于一体的基础学科,同时也承载着传承与弘扬文化的重大使命。对于初中生而言,他们年龄不大,社会经验不足,思辨能力有待提高,价值观念也没有完全成型,因此,在此阶段进行传统节日民俗教育可以激发初中生主动学习传统节日民俗知识的兴趣,对于塑造其健康向上的价值观念、提高个人文化与道德素养、培养文化传承意识具有重大意义。综上,教育部组织编定的语文教科书加强了对传统节日民俗文化在内的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使其成为初中语文教师开展传统节日民俗教育的主要载体和工具。本文从初中部编本语文教科书中含有传统节日民俗资源的课文入手,结合相关的文献研究,在学生问卷调查与教师访谈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研究,试图分析当前初中语文课程的传统节日民俗教学现状与问题,提出相应的教学实施策略。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将研究重点放在梳理部编本初中语文部编本教科书中的传统节日民俗资源,在厘清传统节日民俗概念后,分析教材中出现的传统节日民俗,并深入解析传统节日民俗所蕴含的爱国、乐观、进取以及和谐等精神内涵及教学价值;第二部分通过整理学生问卷调查与教师访谈的结果,整合出了初中语文传统节日民俗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如学校节俗文化氛围薄弱、活动单一,教师节俗文化素养不高、教学过程模式化,学生学习主动性不高、节俗文化知识浅薄,家庭与社会缺乏积极深入引导;第三部分主要依托传统节日民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的教学策略,并设计出了教学实践及活动案例以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