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借用西方文化人类学的“文化圈”理论,应用于戏剧学研究,又有所修正,提出“戏剧文化圈”概念。“戏剧文化圈”是指聚居于特定地域,使用本地区共同的语言,具有相对共同的宗教信仰和民俗习惯的人群所共同拥有的戏剧文化在地域上的分布和历史过程。
闽南戏剧文化圈是一个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上展开的概念,在展开的过程中,有传承,也有变异。我们把同样使用闽南方言的福建南部、广东潮汕、台湾和东南亚等闽南人聚居地视为同一个戏剧文化圈。闽南戏剧文化圈包含了完整的戏剧艺术体系,不仅拥有历史悠久、土生土长的各种闽南方言戏曲和偶戏,吸纳包容了北方官话戏曲,而且创造了新型的、便于体现现代意识的方言话剧和方言歌剧。
闽南戏剧文化始终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和创造性,其传播不止是空间上的位移或文化的借用,而且入乡随俗、因地制宜,在流播中发展,在传承中创造。
影响闽南戏剧文化形成、发展和变异的主要因素有:方言、宗教信仰和民俗、人口迁徙、外来剧种的影响、官方政策、经济状况、科技以及艺术家主体的创新等等。方言决定了声腔,是闽南戏剧最基本的共同点,也是生存与发展的基础。闽南人共同的宗教信仰和民俗为戏剧活动提供了丰富的演出时机和场域,也决定其主要功能。闽南大量的人口迁徙,特别是过台湾,下南洋,造就了闽南戏剧文化圈的空间分布。对外来剧种的吸收和本土化,是闽南戏剧文化丰富发展的途径之一,这是由于闽南文化具有深厚的传统和强大生命力,故能积极吸纳涵化。每个文化圈都存在官方与民间的二元分野和冲突,官方文化政策因此往往成为权力规训的手段,制约和影响着民间戏剧的发展。经济发展是戏剧文化发展的必要物质基础。科技带来了舞台技术的革新和新的传播媒介,为戏剧在现代社会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在闽南深厚的文化传统熏陶下,一代代闽南艺术家自强不息、敢闯打拼,善于融会贯通、积极创新,则是闽南戏剧文化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
本文结合整体描述与个案分析,具体探讨了各种因素对闽南戏剧文化发生发展的影响,在具象化闽南戏剧文化圈的复杂图景的同时,试图探讨其传承与变异的深刻根源,进而寻找戏剧文化发展变异的一般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