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truts框架的Web架构解决方案的研究与实践

来源 :太原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ln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软件复用”和“软件体系结构的深入研究”是现代软件开发的重要特点。这标志着架构与微架构已经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框架的选择或构建就是系统的微架构。框架是面向对象系统获得复用的最大方式。良好的架构与微架构已经成为软件质量和软件持续性开发的根本保证。 当前企业级Web应用开发如火如荼,但面临着许多严重的问题如Web页面布局混乱而不易维护、国际化难度大、持久层设计被忽略或不合理而难于跨数据库系统移植、不能跨平台和跨浏览器、系统难以扩展而不能适应多变的需求等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对当前流行的J2EE平台及其相关框架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这包括基于MVC(Model-View-Controller)模式的Struts框架、基于DAO(DataAccessObject)模式与ORM(ObjectRelationalMapper)技术的iBATISDBLayer框架(又包括SqlMap与Dao框架)、基于组件思想的Tiles框架及能够提供自动验证的Validator框架等等。通过深入剖析各个框架的原理及其实现机制,总结出它们的优点和不足,并将之与当今其它主流框架技术如Hibernate等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比较和权衡,最后结合J2EE平台灵活的多层分布式体系结构提出了一种新的、轻量级的企业级Web应用架构解决方案:Tiles+(Struts+Validator)+iBATISDBLayer(SqlMap+DAO)。该方案以Struts框架为核心,跨越了J2EE平台的表示层(包括Web层)、持久层等,基本上解决了基于J2EE平台的企业级Web应用开发所面临的绝大多数问题,并从新颖性、先进性、经济性、速效性及易掌握性等多个角度对该方案的特色之处进行了综合概括和评价,尤其适合于没有经验的开发团队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快速开发出基于J2EE平台的健壮的企业级Web应用。 该方案在山西省科技厅电子政务系统中得到了具体实施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在实施过程中,遵循了基于体系结构的软件开发过程,从电子政务系统的整体架构着手,通过UML用例图、类图、组件图的建模详细地说明了整个方案的架构思想和运用策略。又对Struts框架进行了进一步的扩展和包装,一方面大大减弱了其它框架对它可能产生的依赖性,提高了整个多框架体系的可扩展性;另一方面完善了部分功能,尤其是将对ActionForm的对象映射扩展为方法映射,大大增强了Struts框架的控制机制,扩充了ActionForm的内涵,即首次将ActionForm。处理为集属性与操作为一体的完整的JavaBean对象。 山西省科技厅电子政务系统是山西省首批电子政务示范工程,属大型项目,具有很好的代表性,从而有力地证明了解决方案的合理性,具有比较广泛的借签意义。
其他文献
随着Internet的出现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已经离不开计算机了,计算机技术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作为计算机技术的关键组成部分——软件开发也相应地面
在人类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项目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从最尖端的科学研究探索到普通的居家生活,到处都布满了项目的影子。正是因为有了项目,我们才有了计划、有了安排,有了管理。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随着Internet技术的迅猛发展,它已经深入到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经济、商务、科研、教育、社会管理、医疗保险、文化娱乐和国家安全等各
本文对现有的规划系统进行了分析,针对当前研究的缺陷,提出了一种新的多主体规划系统MPOMDPRS,给出了系统的基本模型,构成框架,运行原理及性能分析。新的系统保持了POMDPRS系统
作为智能计算机研究的主导方向和人机语音通信的关键技术之一,语音合成一直受到各国科学界的广泛关注。如今,随着语音合成技术研究的突破,其对计算机发展和社会生活的重要性日益
在部署了传统的“尾部丢弃”算法的路由器上,当队列长度达到队列缓冲区最大值以后,接下来到达的分组就会被拒绝进入队列,直到队列缓冲区能够容纳新到达的分组。这种算法存在
本文首先详细阐述工作流的基本概念、工作流管理系统的概念及分类,并在此基础上描述了工作流的体系架构及参考模型,工作流管理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功能以及相互之间的逻辑联系
  本论文首先介绍了企业门户的概念,探讨了企业门户对企业信息化的作用。  在接下来的部分,详细分析了企业联合门户的特点和优势,以及相关的技术和标准;探讨了引入WSRP之后的
本文论述了网络搜索技术在企业竞争情报系统中的应用,并根据理论研究的成果,设计并实现了基于网页探测技术的企业竞争情报系统.全文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章)是文章的绪论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日益普及和不断发展,网络结构变得越发复杂,网络设备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同时,网络还要满足服务质量和安全等方面的需要。传统的SNMP网络管理已经不能适应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