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内皮抑素及热休克蛋白60、70与川崎病冠脉损害的关系

来源 :泸州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t_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川崎病(KD)患儿在急性期及恢复期血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内皮抑素(ES)、热休克蛋白60(HSP60)及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表达水平,探讨KD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中VEGF与ES的相关性分析研究,并研究其表达对KD冠脉损害的影响,进而为研究及预防冠脉损害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方法:1.标本采集:(1)研究组:KD患儿25例,其中冠脉损害组(CAL)10例,冠脉正常组(NCAL)15例,分别采集急性期(静脉使用IVIG前,病程1-2周)、恢复期(静脉使用IVIG后,病程3-4周)外周血制备血清。(2)对照组:分别采集20例年龄相仿的正常健康患儿(空白对照组,C组)及20例年龄相仿的发热患儿(发热对照组,F组)外周血制备血清。2.指标检测:分别用双抗体夹心法(ELISA)测定各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内皮抑素(ES)、热休克蛋白60(HSP60)及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表达水平。3.统计学处理:运用SPSS17.0行统计学分析,数据都采取以均数加减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alysisof variance,ANOVA),两两比较采用LSD检验;VEGF/ES比值用秩和检验。VEGF与ES的相关性分析采用Bivariate法,检验水准为0.05(双侧),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VEGF、ES、VEGF/ES(1)KD急性期血清VEGF(1123.82±80.31)水平与KD恢复期(586.65±78.38)、发热对照组(306.43±67.92)和空白对照组(244.65±69.10)相比明显升高(P均<0.01);KD恢复期血清VEGF(586.65±78.38)水平与发热对照组(306.43±67.92)和空白对照组(244.65±69.10)相比明显升高(P均<0.01)。(2)KD急性期血清ES水平(173.23±5.41)与发热对照组(188.17±5.25)相比明显降低(P<0.05);和空白对照组(195.30±5.84)相比明显降低(P<0.01);与KD恢复期(180.44±6.03)相比较,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3)KD恢复期血清ES水平(180.44±6.03)与发热对照组(188.17±5.25)和空白对照组(195.30±5.84)相比明显降低(P均<0.05)。(4)KD急性期血清VEGF/ES(6.89±1.02×10-3)与KD恢复期(3.95±0.76×10-3)、发热对照组(1.64±0.20×10-3)和空白对照组(1.26±0.18×10-3)相比明显升高(P均<0.01);KD恢复期VEGF/ES(3.95±0.76×10-3)与发热对照组(1.64±0.20×10-3)和空白对照组(1.26±0.18×10-3)相比明显升高(P均<0.01)。(5)发热对照组血清VEGF(306.43±67.92)、ES(188.17±5.25)、VEGF/ES(1.64±0.20×10-3)与空白对照组相比VEGF(244.65±69.10)、ES(195.30±5.84)、VEGF/ES(1.26±0.18×10-3),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均>0.05)。(6)川崎病CAL组血清VEGF (1260.23±82.65)、 VEGF/ES(6.91±0.88×10-3)和NCAL组血清VEGF(976.54±76.30)、VEGF/ES(4.12±0.65×10-3)相比较明显增高(P均<0.01);川崎病CAL组血清ES水平(168.42±8.40)和NCAL组(188.54±7.85)相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VEGF与ES的相关性分析KD急性期血清VEGF与ES呈显著性负相关(r=-0.642,P<0.01);KD恢复期血清VEGF与ES呈显著性负相关(r=-0.806,P<0.01)。3. HSP60、HSP70(1)KD急性期血清HSP60水平(4557.30±432.71)与KD恢复期(3987.43±378.95)、发热对照组(3894.50±564.33)、空白对照组(3871.23±489.40)相比较明显增高(P均<0.01)。(2)KD急性期血清HSP70水平(4633.28±679.33)较KD恢复期(4027.14±595.25)、发热对照组(3410.15±674.10)、空白对照组(3396.50±639.23)明显增高(P均<0.01)。(3)KD恢复期血清HSP60(3987.43±378.95)与发热对照组(3894.50±564.33)、空白对照组(3871.23±489.40)相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均>0.05)。(4)KD恢复期血清HSP70(4027.14±595.25)与发热对照组(3410.15±674.10)、空白对照组(3396.50±639.23)相比较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5)发热对照组HSP60(3894.50±564.33)、HSP70(3410.15±674.10)和空白对照组HSP60(3871.23±489.40)、HSP70(3396.50±639.23)相比较,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均>0.05)(。6)KD患儿CAL组血清HSP60(4779.34±564.31)较NCAL组(3874.27±478.37)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KD患儿CAL组血清HSP70(3569.37±603.34)较NCAL组(4899.40±637.21)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在KD急性期中血清VEGF、VEGF/ES明显升高,而恢复期二者虽有所下降,但仍处于一个相对高的水平;而急性期血清ES水平明显降低,在恢复期血清ES水平仍处于一个低水平。川崎病CAL组血清VEGF、VEGF/ES较NCAL组相比均明显增高;川崎病CAL组血清ES水平较NCAL组相比明显降低。提示VEGF、ES不仅参与了KD早期血管炎症过程,而且高水平的VEGF、VEGF/ES可能参与了KD中持久的冠脉损伤。 VEGF、VEGF/ES可作为川崎病冠脉损害的危险因素之一,在KD血管壁的损伤与冠脉瘤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而ES在病程中起到抑制血管炎性反应的作用。2.血清VEGF与ES在KD急性期、恢复期均呈显著性负相关(r=-0.642,P<0.01;r=-0.806,P<0.01)。提示ES在KD病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VEGF的作用,起到抑制冠脉损害的功能;VEGF与ES之间的平衡参与了KD血管壁的重构。3. KD急性期患儿血清HSP60、HSP70水平明显增高,而恢复期血清HSP60显著下降,HSP70仍维持在一个高水平。KD患儿CAL组血清HSP60水平显著较NCAL组高,而CAL组血清HSP70水平显著较NCAL组低,提示在冠脉损害发生情况中,HSP60是作为一个危险因素存在,可能与“抗原模拟宿主学说”有关;热休克蛋白70在冠脉损害过程中,可能起保护作用,抑制血管炎性反应的发生。急性期高水平的HSP60、HSP70提示二者在KD急性期中均积极的参与了血管炎性反应,HSP60促进血管炎性反应,而HSP70起了抑制作用;恢复期HSP70仍维持在一个高水平,提示HSP70对血管炎性反应的抑制可以持续到病程的恢复期。
其他文献
目的 :建立一种用柱前衍生化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酮洛芬对映异构体的方法。方法 :采用二氯亚砜和S - (- )- 1- (1-萘基 )乙胺作为衍生化试剂 ,S - (+ ) -酮洛芬和R - (- )
针对国内表面处理行业对环境的污染问题,简要讨论了国内外低害或无害化电镀的进展状况,介绍了几种低害化电镀新方法,给出了电镀锌铁合金工艺研究的结果.
针对虚拟同步发电机(Virtual Synchronous Generator,VSG)控制策略应用到微电网调频过程中存在次振荡周期的问题,提出一种双阈值-全程自适应频率控制策略。该控制策略综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