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心问题及其解答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zlanx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心问题是心灵哲学中九大问题之一,它与自我认知一起构成了心灵哲学的认识论的核心内容。什么是他心问题?简单地说,就是他人有没有心?若有,怎样认识? 对前一部分的回答必须涉及到心是什么这么一个本体论问题。事实上,他心问题之所以产生,正是由于笛卡儿及民间心理学的心身观——心灵是与物质相对立的另一种实体,它不具有广延,其本质特性是思维。并且认为心灵认知是对一个私人领域的认知,只有心灵的拥有者才能直接认知,它之外的他人只能间接认知。可以说正是由于这种心身二元论才导致了心灵认知的不对称性,才导致了他心问题的产生。也正是因为二元论,对他心的认识长期为唯我论、怀疑论所笼罩。他心问题的产生与解答与人们的心灵观念密不可分,当然,它也涉及到方法论问题。事实上,其后的行为主义、物理主义之所以能对他心问题进行解答,也正是它们转变了心灵观:将心灵公开化、自然化,将心灵研究的方法科学化。本文通过对他心问题的考察,发现了隐藏在心灵认识论背后的心灵本体论变革这一历史趋势。在心灵自然化的潮流中,发展马克思主义意识理论既存在着机遇,又面临着挑战。本文共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他心问题及其逻辑发生。由于存在着心灵认知的不对称性:对自心的认知是直接的、不可错的,对他心是非直接的、可错的,导致了他心问题的产生。他心问题产生的根源——心身二元论。由于把心灵论证为与物质相对立的另一种实体,使得心灵认知具有强烈的唯我论色彩,同时也对他心认知产生怀疑论倾向,二者的结合导致了他心问题的产生。 第二部分:几种解决他心问题的尝试。介绍类比论证、假说——演绎证明与“云室”痕迹类比、情感类比、斯特劳森的人论、行为主义策略、语言分析方法、心身同一论等对他心问题的解答。 第三部分:他心问题给我们的启示。他心问题与人们的心灵观密不可分,心灵哲学研究经历着科学化、自然化趋势,这给发展马克思主义意识理论带来机遇,也面临困难。
其他文献
本文在界定工程、工程师、职业与职业声望、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等基本概念的基础上,运用技术史的知识,从技术社会学的视角,阐述了工程师职业群体的生成和演变过程。工程师起源于
论文旨在通过考察邓小平的国家理论,系统地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对邓小平有关国家的思想和理论观点进行梳理考察,从国家观的角度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政治发展和政治实践,以期有利于
朱元璋的政治伦理思想散见于他所颁布的诏、谕、令、旨中,涉及思想观念、行为活动、情感心理和组织制度等方面。  朱元璋的政治伦理思想的立足点是“以民为本”。包括“天命
作为宋明时期学术的奠基者之一,张载所提出的天人合一思想蕴含有丰富的内容。张载的天人合一思想是以“太虚即气”“一物两体”为其形上依据,以“天人合一”“民胞物与”为其
美国的清教研究从清教移民登上新大陆的第一天起就开始了。而主流美国文学也起源于清教移民领袖们的叙史作品和布道辞。如果说叙史作品记录的只是包含移民宗教生活在内的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