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年代小说的叙事特点

来源 :聊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fgi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小说的任何创作倾向都是二十世纪文学研究中不可分割和忽略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承续了传统的文学经验,也开启了新世纪文学创作的路径,对这一时期的文坛状况的考察有着继往开来的意义。 九十年代的文学已经不再有八十年代那样的轰动效应,这个时期的小说创作形成了迥异于新时期小说的叙事特征。全球化是九十年代文学所处的国际文化环境,市场化是中国八九十年代社会转型得以实现的巨大动力,而现代性则更是中国文学自新文学诞生以来甚至更早的时间内持续的现代化诉求。把九十年代的小说放在这样的全球化、市场化,追求现代性的历史背景下来考察,会发现这一时期的小说创作有了期盼世界认同的努力和尝试。在这样的理想下,小说创作在思想表现方面虽然失却了深度模式但是却成就了叙事意义上的另一种成绩。 九十年代的小说创作是繁荣的,文学批评在这样喧哗的创作现状中却“失语”了,九十年代的文学创作的活跃使得批评面对着变动不居的场景,时至今日,时间的间隔提供了阐释的可能性,跨世纪的当下再返观九十年代的小说创作现实就有了很多发现,而且九十年代小说中所具备的一些特点对“跨世纪文学”也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关于九十年代的小说创作,文学批评界形成了一些影响较大的观点,如陈思和教授针对多元化的文化环境提出的“无名”写作;经济发展给文学的发展带来的正面影响在于,文学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中国文学向来与意识形态的暧昧关系,文学在社会生活中的位置从长久以来的中心滑落至边缘地带,这样的滑行使文学回归到自身;1993年由王晓明教授发起的关于“人文精神大讨论”也使学术界关注到文学的走向和文学的价值意义以及知识分子的角色等问题。这样的研究状况和成果都为本文的撰写开启了很好的思考维度。 本文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从小说叙事这样的角度切入九十年代小说创作,从小说叙事所涉及到的叙事特征、叙事模式、叙事时间和现代性的修辞策略等几个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的方面对九十年代小说进行了探讨。 第一部分谈九十年代小说在市场化、全球化的文化环境下,作家终于意识到了市场和读者的存在。读者对八十年代中期以来班驳陆离的形式实验反应逐渐冷淡。在文学日益被推向社会边缘地带的境况下,写作者不得不考虑文学写作态度和写作方法的改变。九十年代先锋小说在审美精神和叙事策略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意味着他们对西方文学理论和创作方法的模仿、学习阶段的结束,也意味着逐步成熟起来的作家开始以自己的方式进行思考和表达,使中国当代文学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一些新手作家面对的“影响的焦虑”即如何在外国作家和本国前驱者业已取得的巨大成就的阴影下,另辟蹊径,并且有所超越,至少不能淹没自己的艺术个性,如何从外来影响覆盖下走出来,立足本土,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这成为小说家所面临的共同难题。 第二部分是大众文化蔚为大观的语境中,小说为了有效地争夺读者在叙事上采取了一些新的策略:(一)从政治启蒙教化到开始偏向大众娱乐,从精英个性话语转向迎合大众的平面化叙事。(二)大众文化的流行性、娱乐性、世俗性、广泛性以及写作过程的复制性,表现形式的电子音像符号化,给小说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能否争取到读者是小说存活的根本。因此九十年代小说的通俗化叙事是一种不得己的策略。(三)对当代中国小说的叙事而言,它在很大程度上不得不填补成人读物的空缺,对欲望化场景的强有力的表达是这个时期最重要的叙事法则,对情欲和暴力的巧妙书写是这个时期小说叙事必要的智慧。(四)文学写作作为非常个人化的行为,“晚生代”这个群体呈现出的个人的精神气质,价值立场和文化取向都不尽相同。处在迈向全球化时代的中国,在它走向世界和走向市场的双重步伐中,有能指和所指脱节的语言之流,有偏执的本土性崇拜和狂热的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爱好,这表征着一个极为壮观的过度性的东方后现代空间。“晚生代”的叙事法则超渡于这个空间,大展拳脚,是一种独特的真正扎根于直接现实的文体,一种毫不犹豫的直接而彻底回到个人生活的纯粹性的叙事得以实践。(五)晚生代小说家一进入小说领域就具有很强的文体意识,在叙事方式上他们采用限制性的全知视角。文体意识的形成,个性意识的强化,民主思想的张扬,对全知叙事人的怀疑,对全知叙事模式的反叛,成为一大趋势。(六)先锋小说的实验性,其沉重的哲学、文化意蕴与当代中国的现实尚不能实现“内容与形式”上的契合。而进入九十年代之后,余华、刘震云、阎连科等人的创作,给当代文学的文体形式感追求带来了新的气象,表明中国作家在处理生活、现实世界与艺术表达之间真正进入一种“整合”的状态。(七)艺术体式出现了大规模回归的现象,这主要表现为小说构成中故事性因素的加强和对传统小说艺术方式(包括叙述体制、结构方式、描写方式等)的大量套用。先锋小说家从对现实和对象主体的消解,从居高临下的贵族化叙事立场和写作姿态中摆脱出来,在“民间叙事”的艺术空间里寻找建立新的文本形式。作家们以勇于探索的实践精神为九十年代的小说创造了一个颇为宏阔的艺术空间,其最为突出的艺术新质就是作家创作中那种介于写实和虚拟之间的意象性、寓言性表现结构,陌生化叙事,其中蕴涵的文化观念、文学观念、生活观念则是作家对现代中国社会生活与世界文化文学一次艺术的“整合”。因此寓言性叙述结构就具有了深厚的文化诗性特征。(八)九十年代的女性写作有着鲜明的政治旨归,即一种以自身解放为目标的,针对性别模式中不平等权力关系的斗争被反复彰显。九十年代的女性写作是一种文化批判和权力斗争,作为一种个人叙事,九十年代的女性写作最终与性别解放这样的宏大叙事兼容在一起。(九)九十年代复杂的社会现状与文化语境,呈现出小说文体的模糊和边缘色彩,在传统文体划分的小说、散文、诗歌、戏剧之外,出现了边缘的文体形式,“凹凸文本”“跨文体写作”“实验文本”成为时尚。 第三部分探讨九十年代小说创作的得失及其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华裔美国文学是伴随着美国华人的移民历史而生成和发展的。文化身份问题一直作为华裔美国文学一个永恒的主题反复被表现,无论作者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地。纵观华裔美国文学的发
李先生购买了一辆家庭轿车。这天他像往常一样驾车上路了,可是不知怎么回事,他发现交通标志突然消失了,迎面而来的汽车一晃……交警勘察事故现场时发现,李先生的轿车轨迹有问题。李先生说,他当时一下晕了。可是,他并没有喝酒,那问题出在哪里?最后还是医生帮他找到了答案:“含有可待因的止咳药会导致服用者视觉障碍和突然疲倦,有些止痛药还会引起感觉功能紊乱。”原来,李先生这几天正头痛咳嗽,他所服用的止咳药和止痛药产
你是否真的了解美容保养的技巧?有关调查表明,中国100名女性中只有10人明确知道如何选择化妆品,对美容知识、美容品知识、保养技巧的匮乏,使得相当多的女性对美容存在着一些自以为是或似是而非的理解,以致美容时走了许多冤枉路。    用名贵保养品祛斑    许多面部长有雀斑、色斑、蝴蝶斑的女性,经常驻足于各家商场的高级化妆品柜台前,她们宁愿节衣缩食,也不惜花大钱寻求灵丹妙药。  其实,造成面部斑点的原因
汉初,景帝刘启的胞弟梁孝王刘武,雅好文赋、追求奢华,因其特殊的政治地位和平定“七国之乱”立下了大功而权倾一时。于是他广筑梁苑,并云集了如枚乘、司马相如、邹阳、严忌等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