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化是中学生的主要发展任务,父母、同伴和老师是中学生社会化的主要动因,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是中学生的主要社会支持系统。留守儿童亲子教育的缺失可能延缓他们的社会化进程。国内已有系统研究青少年社会自我的相关文献,但是还没有专门研究留守儿童社会自我尤其是内隐社会自我的相关文献,也没有社会自我与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师生关系三者关系的相关研究。本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考察留守初中生外显社会自我和内隐社会自我的结构特征,外显、内隐社会自我及其与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师生关系的关系,进一步研究同伴交往干预辅导对外显、内隐社会自我的影响。本研究遵循“文献分析-提出问题和假设-设计实施研究计划-分析研究结果-确认假设”的研究思路。在参考以往内隐联想测验(IAT)的基础上,通过对初中生进行访谈以及对类别条目排序和筛选,编制内隐社会自我测验的计算机程序,系统探讨初中生的内隐社会自我;通过问卷调查法,采用“青少年社会自我问卷”、“亲子亲合问卷”、“亲子冲突问卷”、“同伴友谊质量量表”、“师生关系量表(学生用)”等五个问卷,对初一到初三年级学生进行调查,考察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师生关系对留守初中生外显和内隐社会自我的影响。在前述调查数据基础上,对留守初中生进行同伴交往干预辅导,目的是提高他们的社会自我水平。综合本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初中生外显社会自我和内隐社会自我存在结构分离性。(2)留守初中生与非留守初中生的内隐社会自我水平差异显著,但是外显社会自我差异不显著。(3)留守初中生与非留守初中生的外显和内隐社会自我的分离差值差异显著,留守初中生的分离差值大于非留守初中生。(4)亲子关系的亲子亲合,同伴关系的帮助陪伴、亲密交流、肯定价值、信任尊重,师生关系的亲密性、反应性等与留守初中生的外显社会自我存在显著相关。同伴关系的帮助陪伴、亲密交流,师生关系的亲密性对外显社会自我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其中同伴关系对外显社会自我的预测力最大。(5)亲子关系的母子冲突频率、母子冲突程度,同伴关系的冲突背叛等与留守初中生的内隐社会自我呈现显著相关。亲子关系的母子冲突程度,同伴关系的冲突背叛对内隐社会自我具有直接预测作用。(6)同伴交往干预辅导对留守初中生的社会自我发展影响显著,能够提高留守初中生的外显和内隐社会自我水平。本研究新颖之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研究范畴上,本研究主要通过借鉴国内外对社会自我和内隐社会认知的研究来构建本研究的内容体系。深化了社会自我的研究,扩展了内隐社会认知的研究范畴。在研究方法上,采用文献分析法、访谈法、内隐测验法、问卷调查法等多种方法,避免了单一研究方法的局限。其中,采用内隐联想测验(IAT)来研究社会自我使本研究具有新意。在研究内容上,区分了留守与非留守初中生在社会自我上的差异,并设计出一套适用于留守初中生社会自我发展的同伴交往干预方案,对维护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促进其社会性发展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