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恶湿”生理机制的研究

来源 :北京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codemachi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喜燥恶湿是中医藏象理论中脾的重要生理特性。中医“天人相应”理论强调人生于天地之间,始终受到天地自然因素的影响,人体也会产生相应的适应性变化,而且中医对于藏象的认识也是从人体与自然季节的协同共振的角度来探讨的。在“五脏应时”理论中就有“脾应长夏”之说,即中医的脾主运化功能在高湿的长夏季节具有和其他季节不同的生理病理状态,通常表现为消化功能减弱,出现纳呆等脾虚症状,可见湿可以影响脾的运化功能。通过大量研究发现,脾主运化与消化道功能密切相关。前期从自然五季下观察也发现,与以湿为气候特点的长夏季节产生同步共振的是消化道中的空肠和回肠,由此提示空肠和回肠与中医脾关系最为紧密。但由于自然气候变化存在诸多不可控因素,尚不能充分说明外湿对空肠和回肠的影响。因此,本研究欲通过人工模拟自然环境,在严格控制光照的条件下,观察高湿状态下不同温度(高温、常温、低温)及不同湿度(高湿、常湿、低湿)的高温状态对正常大鼠空肠、回肠的影响,并以结肠作为对照,从而进一步从天人相应的角度证明中医脾与空肠和回肠的功能密切相关,且其功能易受外湿的影响。另外目前研究发现,肠道褪黑素和肠道免疫功能对维持人体的健康有重要作用,并与肠道疾病的发病关系密切,因此本研究亦将肠道褪黑素和肠道免疫因子作为观察的指标。1目的通过观察人工模拟高湿状态下高温、常温、低温以及高温状态下高湿、常湿、低湿环境,对正常大鼠机体不同肠段褪黑素生成和免疫功能的影响,并与常湿常温状态的正常大鼠进行对比,从而探讨湿因素在影响不同肠段褪黑素生成和免疫中发挥的作用,并从天人相应的角度证明中医脾与空肠和回肠的功能密切相关,且其功能易受外湿的影响,以期为进一步揭示中医“脾恶湿”生理特性的内涵提供实验依据。2方法2.1文献整理与研究采用文献学、逻辑分析等方法归纳总结了中医病因学中六淫致病机制的现代学研究及肠道黏膜免疫的相关理论和研究。2.2实验研究人工模拟不同温湿条件下大鼠各肠段褪黑素(MT)含量、褪黑素的合成限速酶(AANAT、HIOMT)活性、免疫因子(IL-2、IL-10)水平变化的研究。(1)实验动物及分组:36只雄性SD大鼠(7周龄,240±10g)适应性饲养(相对湿度(RH):60±2%,温度:22±1℃)14d后,根据随机数表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常湿常温组)、高湿高温组、高湿常温组、高湿低温组、常湿高温组和低湿高温组,每组6只。(2)研究方法:人工气候模拟法:各组人工气候箱温湿度设定:对照组(RH:60±2%,T:22±1℃)、高湿高温组(RH:90±2%,T:30±1℃)、高湿常温组(RH:90±2%,T:22±1℃)、高湿低温组(RH:90±2%,T:13±1℃)、常湿高温组(RH:60±2%,T:30±1℃)、低湿高温组(RH:30±2%,T:30±1℃)。所有组昼夜光节律模拟:昼12h/夜12h,昼光照度:3000Lx。将各组大鼠每日置于相应环境中24h,持续饲养14d。期间大鼠自由进食普通饲料及饮水,鼠笼垫1 cm厚垫料,每天更换。取各组大鼠的整段空肠、回肠、结肠组织,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对大鼠各肠段IL-2、 IL-10、MT含量及AANAT、HIOMT活性进行检测。3结果(1)空肠段各高湿、高温组与对照组相比,AANAT活性变化不明显(P>0.05),但IL-2、IL-10含量均增加,MT水平、HIOMT活性也显著升高(P<0.05或P<0.01)其中空肠段高湿高温组IL-2和IL-10水平均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而且无论是与其他高湿组比较,还是与其他湿条件的高温组相比,其含量均最高。(2)回肠段高温组内,常湿高温组IL-2、MT水平最低,HIOMT活性亦处于最低水平,但AANAT活性最高,以上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1,P<0.05,P<0.01),较低湿高温组和高湿高温组也有不同程度的差异,且除高湿高温组AANAT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IL-10水平则呈现出高温组内均增加,并以高湿高温组、低湿高温组增加明显(P<0.01)。除此之外,各高湿组与对照组相比,IL-2含量均增加,尤以高湿常温组和高湿低温组增加显著(P<0.01,P<0.05),并存在组间差异(P<0.05);IL-10含量亦增加,以高湿高温组和高湿低温组IL-10增加明显(P<0.05,P<0.01),高湿低温组IL-10与高湿常温组相比亦明显增加(P<0.05);MT变化不显著(P>0.05),但存在组间差异(P<0.05);HIOMT活性略有降低,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ANAT活性均增加,以高湿常温组和高湿低温组较对照组增加明显(P<0.05),呈现出高湿状况下随温度降低而升高的趋势。(3)结肠段高湿组内,高湿低温组IL-2、IL-10含量最高,MT含量最低,AANAT和HIOMT活性均最高,以上指标均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或P<0.05),其中IL-2、MT含量,AANAT和HIOMT活性与高湿常温组相比也存在显著差异(P<0.01或P<0.05)。4结论(1)不同的外界湿、温条件对大鼠不同肠段的免疫功能和褪黑素生成存在不同的影响。其中高湿环境和高温环境均能显著提高空肠段IL-2、IL-10、MT水平和HIOMT活性,对空肠免疫功能和褪黑素生成存在很大的促进作用,而且在高湿高温环境下,空肠段IL-2、IL-10水平无论是与其他高湿情况比,还是与其他湿条件的高温情况比,均最高,说明高湿高温合邪对空肠免疫功能影响最显著。而在回肠段,湿度的变化和高温则在引起回肠免疫功能和褪黑素生成改变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此外高湿环境下温度的变化对IL-2、IL-10及MT水平也存在显著影响。在结肠段,高湿状态下温度的变化是免疫功能和褪生成及AANAT、HIOMT活性变化的主要因素。但与空肠、回肠不同的是,结肠尤以中医寒湿邪气的影响最显著。(2)高湿环境和湿度的变化对大鼠肠道免疫功能和褪黑素生成存在显著影响,尤其高湿高温环境对空肠、回肠的影响加大,这为中医“脾应长夏”的科学性提供了实验依据。(3)本研究实验数据及前期自然五季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从“脾恶湿”及“五脏应时”的角度出发,空肠和回肠更符合脾的特性,而且与外湿因素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外湿因素可通过改变空肠和回肠的免疫功能和褪黑素生成,发挥其对空肠和回肠功能的影响。该研究结果为中医“脾恶湿”生理特性内涵的揭示提供了现代生物学依据。
其他文献
本文介绍了希夫碱及配合物和聚酰亚胺的应用与目前发展。希夫碱及配合物在医学领域、催化领域、分析化学领域、腐蚀领域、功能材料领域中被广泛应用。由于希夫碱合成相对容易
从全球医药经济情况来看,全球医药经济持续减速,化学药市场增长乏力,近几年世界药品行业眼光更多投向植物药及天然药物。而随着中国医药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中医药也逐步进入
深度学习已成为目前机器学习领域的研究热点,卷积神经网络是深度学习的重要组成。以卷积神经网络为基础,结合自动编码提取特征中的边缘特性,采用多方向梯度信息作为边缘信息
类风湿性关节炎与历节──附2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分析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蔡正萍(200021)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历节“历节”一症原出自张仲景之《金匾要略》一书,其典型的临床表现
冬天容易生病,孩子要增强抵抗力;冬天气候干燥,孩子容易皮肤发干、嗓子难受;冬天人们吃的食物偏热,孩子容易上火……的确,冬天是个容易缺乏维生素的日子,而缺乏维生素会给孩
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视频崭露头角,这种传播方式拥有着速度快、覆盖率高、制作成本低廉、形式多样灵活等优势。通过这种新兴的传播媒介来帮助农产品进行宣传,推进农产品的品牌建
随着世界范围内分布式供能系统的兴起,新一代微型燃气轮机在国内外得到了快速发展。燃烧室是微型燃气轮机的重要热部件,其性能直接决定燃气轮机的工作特性。本文设计研发了一
养老金管理作为保险精算、金融数学的重要研究内容得到了广泛关注,特别是老龄化严重或正趋于老龄化的国家,更应重视养老金的管理。基于对DB型养老金、DC型养老金及其相关问题
通过对我国申办冬奥会、冬奥会志愿服务和冬季体育志愿服务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分析,阐述了申办冬奥会志愿服务具有的社会价值、文化价值、教育价值和经济价值,对在申办冬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