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书籍设计研究

来源 :南京艺术学院 | 被引量 : 14次 | 上传用户:TNichola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史料的整理、归纳与分析出发,通过对中国当代书籍设计发展历程的梳理与回顾,着重探讨、总结新中国成立至“文革”以及改革开放以来这样几个历史阶段中,书籍设计在设计风格、形式结构等方面所发生的视觉变迁及其背后设计价值标准的转变;同时,也对出版体制、文化方针对设计师群体所产生的影响,做出了具体的分析与阐述;并进而从国外设计理念的本土化、设计方法的多元化以及审美标准的充实、更新等方面,深入解读中国书籍艺术发展变革的内在动因。本文的研究目标在于试图呈现出中国当代书籍艺术图景,为重新审视并理解当代书籍设计的本土内涵提供可能的路径和角度。回顾当代,书籍设计的理念经历了一个由“封面画”向“整体设计”的演进过程,与此相伴随着的,是设计价值的重建和演变。基于这样的理解,本论文主要由四章组成。论文第一章主要围绕“新中国”出版体制下的书籍展开讨论。通过体制的保障及设计人员政治身份的确立,延安文艺传统在新中国“十七年”得到了延续,集体创作的模式下建构了书籍视觉图像与政治意识形态的密切关联,形成一种崇高的美学风格。第二章是对“文革”书籍进行解读,揭示其“样板化”的特征,反思其中所包含的设计价值极度扭曲和倒退。第三章考察了八九十年代书籍面貌,主要围绕“整体设计”理念的深化,从三个方面,即民国书籍美学的传承、国外设计潮流影响下的风格模仿、书籍设计理论的形成,探讨八九十年代书籍所呈现出的“先锋”与“参照”问题。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深入,设计师大多受过本民族文化之外的多重文化的影响,与此同时,个体化的表达从集体话语或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中挣脱出来,设计的手法呈现出多元化的倾向。诚然,本文对书籍视觉语言与设计思维的把握与阐述,实质上是对人、事、物之间关系的一种回顾和反思。它渗透着审美和风格的转换,其根源正是时代背景下产生对社会文化的不同关注、理解与接受。通过以上研究以求勾勒中国书籍设计转变的轨迹,对构筑完善的书籍设计价值体系有所裨益。
其他文献
大庆长垣外围特低渗透油藏开发已进入中含水阶段,含水上升速度快。为达到稳油控水的目的,基于长垣外围特低渗透油藏分类结果,建立了分类标准,完善了特低渗透油藏水驱开发效果
总结江苏省人民医医院医务社会工作的初步实践,研究该院医务社会工作推进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并探讨了如何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克服不利因素发展我院医务社会工作的可能性
《伤寒论》的治疗原则和方法,不外扶正与祛邪两个方面,本文就口渴之症,探其治法,深究用意,以启临床之思辨。
<正>自打响脱贫攻坚战以来,新县政协主动把助推脱贫攻坚作为履职重点,坚持精准扶贫与履行政协职能相互促进、精准帮扶与发挥政协优势有效衔接,积极投身脱贫攻坚主战场,倾情联
随着枢纽机场规模的扩张、客货运量的大幅增长及航线网络在全球的扩展,建设临空经济区已成为依托枢纽机场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作为三亚新机场临空经济区选址以及
<正>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的推动下,网络信息技术得到巨大的进步和发展,并广泛应用于企业管理当中。现阶段,如何提升网络时代下的企业管理水平,已经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课题,并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数据技术已经在各个领域之中得到了体现,从而迎来了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在贵阳市的"数据铁笼"大力发展下,同时高速公路建设中有效的体现了"数据铁笼"存在
中日文化交流在唐代达到高峰。唐代中日音乐交流为民族文化交流提供了国际化和本土化的范本。本文透过日本传统音乐的历史,揭示了中日音乐文化之间的交流,并就中国与日本音乐
<正> 世界有许多水城,其中最著名的有8大水城:威尼斯在意大利东北部,全城一条长45千米的运河为"主街",另有177条水道为"支街",加上2300条"水巷",428座桥梁,使它成为世界最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