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市公司的投资活动是企业未来现金流量增长的重要基础和源泉保证,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也间接影响到社会的资本配置行为和效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这其中作为拉动经济增长三大马车之一的投资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与此同时,上市公司也产生了严重的非效率投资现象,这严重影响了市场经济的发展,降低了上市公司的融资效率和经营效率,这些问题亟需解决。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研究基于传统的委托代理理论和大小股东代理冲突理论而产生,是体现上市公司控制权变化和经营决策指导方向的重要标志,股权制衡作为有效抑制大股东的侵害作用而产生的一种股权形态在上市公司中越来越普遍,但是由于我国资本市场的不完善、委托代理的冲突以及信息不对称等因素的影响,股权制衡的存在会对企业投资行为产生何种影响,会发挥其初衷的公司治理效应吗?创业板作为我国新兴的资本市场,其开设至今不到三年时间,但发展却异常迅速,截止到2012年3月20日,在深圳交易所上市的创业板公司已经达到300家,其投资支出每年呈逐年增长的态势,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会是什么样的?其投资效率如何?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股权制衡对其投资行为有何影响?会诱发非效率投资现象吗?产生非效率投资的程度又是怎样的?基于此,本文分别从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两个方面探究了股权制衡对创业板上市公司非效率投资的影响。本文的研究不仅能够给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投资现状提供新的对策,促进企业不断提高投资效率,同时还可以给后续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丰富相关领域研究成果。首先,本文界定了创业板、股权制衡和企业非效率投资的概念,分析了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特征,接着回顾和总结了国内外有关股权制衡和非效率投资的理论和文献,从理论上分析和论证了股权制衡对企业非效率投资的影响。其次,通过借鉴改进的Richardson残差模型来度量非效率投资水平和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利用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153家2009-2010年财务数据,本文从两方面进行实证研究,本文既度量了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的非效率投资程度,又实证检验了股权制衡对非效率投资的影响作用。实证度量和检验的结果显示:(1)创业板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不是很高,股权制衡度较高;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投资支出呈逐年增长态势,投资支出总体上呈现出非效率投资现象,其中更多的表现为投资不足。(2)创业板上市公司股权制衡显著影响企业非效率投资。说明股权制衡度对上市公司过度投资具有正向影响,股权制衡对企业投资行为没有起到应有的监督和制约作用,股权制衡度越高,投资不足问题可能显得更为严重,这可能是由于控股股东利益目标不一致,控股股东之间的讨价还价使一些净现值为正的项目不能通过董事会的决议,从而引发了更为严重的投资不足的问题。最后,总结全文研究内容、过程和结论,针对如何利用股权制衡对企业非效率投资的影响,据此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同时指出本文存在的不足与缺陷,为后续研究作进一步的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