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平话师公戏的仪式与象征研究

来源 :广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anjub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宁平话师公戏与纯粹的戏剧表演最本质的区别在于它根植于一定的民间信仰,并与仪式、民俗紧密结合。本研究以南宁平话师公戏表演过程中所展演的一系列仪式,如开坛仪式、架桥请圣、打草喂神马、驱鬼逐疫、祈雨仪式、与“花”相关的仪式、存兵集将等为研究对象,描述仪式的展演过程,从象征人类学的视角解读仪式的象征符号及其隐喻。开坛仪式是平话师公戏正式开演前的必经程序,须由举行过“度戒”仪式的师公主持施行。架桥请圣演绎的是迎神降临的过程,鲁班架桥让神灵沿着桥降临人间,“桥”成为连接人与神的纽带。以纸马象征“神马”,喂“马”吃草;以黄茅草人象征妖魔鬼怪、牛鬼蛇神等“脏东西”,师公将之驱赶逐出;令旗在整个存兵集将仪式中充当支配性象征符号,它象征集结的号令,又象征军令与兵权,师公将之交托给地方保护神,让它们能够调兵遣将,保卫地方太平,这些都是隐喻性模仿的逻辑在师公戏仪式中的具体运用。在平话人的民间信仰中,“花”象征人,认为人由花幻化转世,由花催生,白花象征男性,红花象征女性,由此衍生赞花、散花、求花、安花、还花等一系列与“花”相关的仪式,诠释着南宁平话人“花人合一”的生命哲学观。
其他文献
本文借助生命历程的理论框架对返乡农民工的打工生活史进行追溯式考察,以期重新认识打工对农民工意味着什么样的生活机会。   笔者曾在湖南省沅江镇进行了为期4个月的田野
家庭农场是我国当前农村社会中一种重要的农业经营主体,对我国当前农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江汉平原新镇的家庭农场群体为研究对象,从家庭农场的生成、发展及其市场行为
中国农民工问题伴随中国计划经济体制改革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而产生,是中国特殊社会历史背景的产物。近30年时间的发展,农民工群体开始出现明显的代际转化,第一代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