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不断加强,各经济体纷纷谋求通过签订各种形式的经贸协定促进商品和要素的自由流动,从而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推进经济发展。近年来,东亚经济体加速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步伐,东盟与中、日、韩之间签订的自由贸易协定相继生效,使这些经济体在逐步削减贸易壁垒和投资障碍的过程中不断提高福利。但台湾地区至今未能融入一体化的进程之中,并且东亚经济体的经济整合已对台湾产生了排挤效应,对台湾地区的贸易和产业发展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台湾地区同中国大陆之间在诸多领域都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就经贸领域而言,中国大陆是台湾地区至为重要的商品销售市场和投资目标,也是台湾银行等服务业扩展市场、发展壮大的重要目的地,对台湾整体经济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为此,加强两岸之间的经济交往与合作,进一步促成两岸间经贸自由化,特别是促成两岸服务业的开放,是台湾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一环。由此,台湾地区需要谋求同大陆签订自由化协定,而且要超越贸易领域,促成两岸之间的全面开放。 “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onomic Cooperation FrameworkAgreement,简称ECFA)是规范两岸之间经济合作活动的基本协议,该协议不仅包含了贸易自由化条款,还包括服务业进一步开放的安排。对于台湾银行业者来说,ECFA真正能为其进入大陆市场提供保障,因为该协定建立在双边基础之上,能使台湾银行业在大陆享受到“优于”外资银行的待遇。ECFA透过市场进一步开放,将有助于台湾地区业者开拓中国大陆服务业市场,提升国际竞争力,逐步布局全球,使服务业成为带动经济成长与创造就业的重要引擎,对于台湾地区经贸发展意义重大,有助台湾地区免于经济被边缘化的困境。然而,受限于过去中国大陆与台湾地区在金融发展上的限制,很少有研究针对台湾银行业在中国大陆的发展策略进行相关研究。本文将突破这个局限,在ECFA框架下对台湾银行业在大陆的经营策略进行理论与实证研究。具体地,本文结构安排如下。 第一章为导论,介绍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内容、方法和重点难点。第二章是文献综述部分,梳理国内外的现有文献,重点介绍与金融自由化相关的种种理论,为本研究提供理论基础。第三章为两岸银行业比较,主要介绍中国大陆与台湾地区银行体系的发展历史与现状,并归纳二者的异同。第四章先从金融服务贸易与规范进行探讨,并讨论在ECFA实施前,台湾地区银行在大陆发展时所受到的各种限制与问题,分析当前的机会与挑战,再针对ECFA的基本意义及内容进行说明,其中与金融服务协议的相关内容将是本章探讨的重点。第五章为实证分析,运用问卷调查所得结果,通过统计和计量技术分析ECFA实施后对台湾银行业在大陆发展可能产生的相关影响,包括机会、威胁及经营策略的转变方面。第六章为结论与政策建议,根据理论与实证分析结果为台湾银行业者在大陆经营提供启示与洞察。 通过理论与实证分析,本文结论如下。首先,由于两岸金融市场存有结构性差异,无论是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幅度,或是金融机构的数量、总资产规模、市场集中度,均有极大的差距,大陆地区对外资金融机构市场进入门坎的限制、业务经营的限制,已构成台湾地区银行业者在大陆地区展业的障碍,有必要通过ECFA谈判进行排除。第二,台湾银行业的高层主管均普遍认同ECFA的6项早期收获清单对经营大陆市场的利处,特别是纯官股银行、泛官股银行与大型民营银行对此更为认同。第三,个人差异对本研究构成的看法差异不大。仅有年资较高的受访者认为台湾经验将是台湾银行业在中国大陆发展的有利因素,这实际上反映出年资较高的主管对自身具备的经验很有信心,故认为经验的移转有利于开拓大陆市场。第四,大型民营银行比泛官股银行倾向采取对中国大陆市场全面性经营,而泛官股银行显着比中小型民营银行专注于经营中国大陆台商市场的业务。第五,一些具备较优异的顾客服务能力的银行,如果认为进入中国大陆市场的风险过大,会倾向于同当地银行合资的方式进入;认为台湾经验是经营优势的银行业者,倾向于专注经营中国大陆的台商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