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基于循证医学的方法论构建预防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相关性肺炎中细菌性肺炎的集束化护理干预方案,经临床实证研究,验证集束化护理干预方案的可行性、有效性,明确集束化护理干预方案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相关性肺炎中细菌性肺炎的预防效果,降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相关性肺炎中细菌性肺炎的发病率,提高临床护理质量,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相关性肺炎中细菌性肺炎的预防提供切实可行的护理干预方案,为循证护理的临床实践与发展提供一定的科学参考和科学依据。方法 基于循证医学的方法论,构建预防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相关性肺炎中细菌性肺炎的集束化护理干预方案;在导师组的指导下建立循证护理实践小组,由科护士长任循证护理实践小组组长,定期对神经内科护士进行循证护理相关知识的培训并对神经内科护士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方案的过程进行质量监控。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密闭不透明的信封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30例采用集束化护理干预方案,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利用颅脑CT/MRT和NIHSS评分表和检测患者卒中部位和严重程度,根据临床症状指标、血清PCT、CRP检测结合临床观察量表综合判断患者是否出现卒中相关性肺炎,将所获得的研究数据采用用SPSS19.0和SAS9.1.3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明确集束化护理干预方案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相关性肺炎中细菌性肺炎的预防效果。结果1.本研究针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相关性肺炎中细菌感染性肺炎的集束化护理干预方案的制订,最终纳入文献12篇,其中包括证据总结3篇、最佳实践信息2篇、指南7篇。构建的集束化护理干预方案为:循证团队、吞咽障碍管理、进食管理、口腔管理、体位管理、外源性感染管理、患者家属教育与质量控制8个条目,14项证据内容。2.两组患者入院当日一般资料分布指标结果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两组干预后,试验组的营养风险筛查评分、血清白蛋白(ALB)结果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干预后,试验组的口腔卫生评分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两组干预后,试验组的NIHSS评分虽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6.两组干预后,试验组的洼田饮水试验等级高于对照组,误吸发生例数少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两组干预后,试验组的白细胞数值在正常范围内,试验组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CRPH)结果均在正常范围内,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8.两组干预后,试验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相关性肺炎中细菌性肺炎的发生例数为5例,对照组为13例,两组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基于循证医学方法论构建预防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相关性肺炎中细菌性肺炎的集束化护理干预方案,改变临床传统的经验式护理决策模式,促进临床护理决策的科学性,增加护理剂量的准确性,提高护理实践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从而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结局,节约医疗社会卫生资源。2.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相关性肺炎中细菌性肺炎的集束化护理干预方案能有效降低AIS患者SAP的发生风险,能早期纠正AIS患者营养不良程度,及时改善AIS患者的口腔卫生情况及吞咽功能,促进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后期康复疗效。3.TOR-BSST(?)筛查量表能及时筛检AIS患者的吞咽障碍,有较好的临床适用性,扩大了临床运用范围,其特异性、灵敏度及准确性均较高,建议临床推广应用。4.通过知识转化,提高护理人员循证意识,增强集束化护理干预方案的临床认知度与应用程度,缩短知识社会化、外化及内化的距离,提升护理管理质量,促进循证护理学科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