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长肌、髂肋肌、多裂肌、腰方肌边界在微创治疗非特异性慢性下腰痛中的应用

来源 :昆明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bo82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实验通过解剖大体标本,测量身高、最长肌、髂肋肌、多裂肌、腰方肌外缘至后正中线距离及厚度,为微创治疗非特异性慢性下腰痛明确手术入路,定位目标区域及界限,避免医源性损伤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使用7具标本进行实验。测量以下数据:1、身高;2、L3横突水平、L4横突水平、髂嵴水平:最长肌外缘至后正中线距离及厚度;3、L3横突水平、L4横突水平、髂嵴水平:髂肋肌外缘至后正中线距离及厚度;4、L3横突水平、L4横突水平:多裂肌外缘至后正中线距离及厚度;5、L3横突水平、L4横突水平:腰方肌外缘至后正中线距离及厚度;与髂骨相连处水平:肌内缘、外缘至后正中线距离。[结果]测量结果显示:1、标本身高:163.04±8.38cm。2、最长肌结果如下。L3横突上缘水平:肌外缘至后正中线距离为4.11±0.53cm,厚度为2.69±0.79cm。L4横突上缘水平:肌外缘至后正中线距离为4.16±0.57cm,厚度为2.91±0.71cm。髂嵴水平:肌外缘至后正中线距离为4.05±0.49cm,厚度为3.20±0.87cm。髂嵴水平:肌厚度与身高符合一元线性回归关系。3、髂肋肌结果如下。L3横突上缘水平:肌外缘至后正中线距离为7.27±0.80cm,厚度为2.14±0.60cm。L4横突上缘水平:肌外缘至后正中线距离为7.06±0.89cm,厚度为2.10±0.86cm。髂嵴水平:肌外缘至后正中线距离为6.95±0.99cm,厚度为1.86±1.02cm。L4横突外缘中点水平、髂嵴水平:肌外缘至后正中线距离与身高符合一元线性回归关系。L4横突下缘水平、L4横突外缘中点水平:肌厚度与身高符合一元线性回归关系。4、多裂肌结果如下。L3横突上缘水平:肌外缘至后正中线距离为2.45±0.61cm,厚度为1.49±0.34cm。L4横突上缘水平:肌外缘至后正中线距离为2.62±0.58cm,厚度为 1.88±0.44cm。5、腰方肌结果如下。L3横突上缘水平:肌外缘至后正中线距离为7.59±0.87cm,厚度为0.84±0.31cm。L4横突上缘水平:肌外缘至后正中线距离为8.23±1.08cm,厚度为1.08±0.42cm。与髂骨相连处水平:肌内、外缘至后正中线距离分别为7.13±0.94cm、10.42±1.11cm。L3横突外缘中点水平、L4横突外缘中点水平:肌厚度与身高符合一元线性回归关系。[结论]本实验发现:1.最长肌外缘至后正中线距离不随所在水平变化而变化;最长肌厚度随所在水平由上至下变化而增厚;最长肌外缘至后正中线距离不随身高变化而变化;但髂嵴水平最长肌厚度随身高增大而增厚。2.髂肋肌外缘至后正中线距离随所在水平由上至下变化而减小;髂肋肌厚度在L3横突、L4横突上缘水平无变化,至L4外缘中点水平增厚,至L4横突下缘、骼嵴水平变薄;L4横突外缘中点水平、髂嵴水平,肌外缘至后正中线距离随身高增大而减小;L4横突下缘水平、L4横突外缘中点水平,肌厚度随身高增大而变薄。3.多裂肌外缘至后正中线距离随所在水平由上至下变化而增大;多裂肌厚度随所在水平由上至下变化而增厚;多裂肌外缘至后正中线距离不随身高变化而变化;多裂肌厚度不随身高变化而变化。4.腰方肌外缘至后正中线距离随所在水平由上至下变化而增大;腰方肌厚度随所在水平由上至下变化而增厚;腰方肌外缘至后正中线距离不随身高变化而变化;但腰方肌厚度随身高增大而增厚。
其他文献
对不同时期采用不同方法施用必利必能+克草神同丁草胺+克草神进行比较试验,结果显示必利必能对于防除水稻杂草有特效且安全可靠
<正>目的归纳我院老年科病区非典型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的诊疗难点与特点,并根据上述特点争取早干预、早治疗以减少金葡菌肺炎的病死率。方法临床药师在抗感染会诊中对老年科2
会议
今年来,受极端气候的影响,冬季降雪次数骤然增加,尤其高寒地区冬期的降雪量为300-500毫米,已是以往的3-4倍,为了及时清除道路上的冰雪,就目前的经济条件和除雪技术的制约和限
为探讨油茶幼龄林最有效的节水抗旱模式,选择不同立地、不同树龄油茶、不同覆盖材料和不同颜色薄膜,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并进行试验实施,然后测定不同干旱阶段不同处理对林地土
<正>目的:通过对50例性病患者产生的心理问题进行调查分析及护理,探讨性病患者的心理护理方法,以配合临床治疗,促进患者的疾病恢复。方法:根据患者接受治疗中的不同心理反应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