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0年底完成的H.261建议标志着视频编码技术进入实用阶段。移动多媒体应用在编码效率、差错适应力、复杂度(尤其是低功率解码)、分级码率方面对视频编码提出更高要求。视频编码技术的发展趋势有两个。一个是纵向发展,即应用Shannon信息论和信号处理理论发展波形编码技术,进一步挖掘预测、变换、熵编码的潜力;另外一个是横向发展,即应用全信息论并且使视频编码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计算机技术特别是计算机图形学技术相结合,在波形编码技术基础上加入结构编码技术、分析与合成编码技术。本文沿着这两个发展趋势对MPEG-4基于对象编码和JVT/H.26L进行了研究,研究成果是: 1.本文在韩国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ETRI)的“人工辅助视频对象分割工具”基础上,提出一种以多目标优化的轮廓定位分割视频对象的方法。处理多个头肩像视频测试序列的分割结果表明这种方法提高了对象轮廓点运动估值和补偿的精度,同时对于对象的平移、缩放、旋转、变形等运动的适应性有一定增强,在分割效果上略优于ETRI的工具。 2.为了进一步增强视频分割工具对于含有复杂内容和复杂运动的视频场景的适应力和分割精度,尤其是解决遮挡与显露问题,本文提出一种更有效的视频对象分割方法,把模板匹配和上面的半自动视频对象分割过程结合起来,利用从初始帧和作为参考帧的前一帧得到的关于对象和背景的知识,对分割掩模执行精确化操作,从而得到更精确的分割结果。处理多个复杂的头肩像视频测试序列都得到满意结果,符合MPEG-4基于对象编码的要求。 3.本文用MPEG-4软件编解码器对视频测试序列及其经过上述视频对象分割得到的视频对象分别进行按帧编码和基于对象编码,从而获得基于对象编码的规律。实验结果证明基于对象编码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有效编码方法。 4.为了实现通过3G系统的视频传输,本文根据移动多媒体应用要求,在编码效率、复杂度、差错适应力以及分级码率等方面对现有视频编码技术和下一代视频编码技术JVT/H.26L进行了分析与比较,完成了H.263+和JVT/H.26L之间的编码效率比较实验和通过易出错的3G的UMTS系统无线接口UTRA传输视频的模拟实验。结果表明JVT/H.26L适合移动多媒体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