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随着国家不断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加快资源整合、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自然保护地已经成为趋势和重中之重。我国现在处于国家公园发展与探索的关键时期,不仅仅需要将保护工作作为头等任务,还需考虑当地经济发展与公园建设的关系,协调好保护与利用之间的矛盾。本文从国家公园社会发展以及公众参与角度出发,概括了国外国家公园发展的经验教训以及我国国家公园发展进程,以东北虎豹国家公园(黑龙江试点区域内)作为研究区域,结合问卷调查以及实地调查与文献资料调查方法,对调查区域内社区居民(自然村屯社区居民、保护地职工)的人口特征、收支状况、对公园的看法以及意见建议进行调查与研究,并且针对来访者(旅游者)进行了旅游偏好及公园宣传程度的调查,为公园未来社会发展提供了科学的数据支持。结果表明:(1)自然村屯社区家庭经济发展依赖于林业自然资源,多数家庭以种植经济作物为主要收入来源,如木耳、白瓜子等,村民人均年收入为15378元,收入水平达到全省中等水平。(2)自然村屯社区家庭贫富差距较大,基尼系数为0.4876,54.36%的社区居民属于中等偏下收入层次家庭。(3)通过当地相关部门宣传,区域内自然村屯居民多数知道了解虎豹公园并支持其建设,但对于公园建设的内容及相关政策并不十分了解,对于生态移民问题较为敏感,67.69%居民愿意进行生态移民,多数出于对国家政策的美好憧憬以改善家庭生活状况,其余居民因对未来政策较为迷茫、担心日后生计以及恋乡情结对搬迁持有中立和反对态度。(4)区域内保护地职工以大中专学历中年男性为主,缺少年轻骨干,并且一线职工工作地点较为偏远,待遇较差,随着公园建设的不断推进,职工工作难度增加,但待遇并未有较大提升。(5)保护地职工对于公园建设均持有支持态度,并希望借此机会可以提升工作待遇以及获取更好的工作机会。(6)公园的公众教育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7)区域旅游业发展落后,缺少科学细致的规划和完备的旅游配套基础设施,旅游活动多以周围居民观光游憩为主,并未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来访者对公园缺乏了解,公园宣传具有地域性局限性。通过调查分析后得出目前公园社会发展所出现的问题,包括保护地职工年龄学历结构失衡,工作条件较为艰苦、社区经济发展过于依赖自然资源,产业结构单一、社区家庭收入差距较大,贫富分化严重、居民人身与财产安全受野生动物威胁,并缺少相关政策补贴、旅游业发展落后,社区与保护地缺少合作、虎豹公园宣传范围及内容较局限,公众认知较为片面等,对此提出的建议为:(1)有效进行资源整合,提高自然资源利用率。(2)利用新媒体手段,扩大虎豹公园知名度与科普教育。(3)注重民生问题,加快政策制定与落实。(4)鼓励社区居民参与虎豹公园建设,协同发展。(5)因地制宜开展森林旅游,促进国家公园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相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