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居民服务消费的边际消费倾向研究——以四川省居民为例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bin07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已成为共识。消费作为经济活动的起点与归宿,在投资与出口放缓的形势下,逐渐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2015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6.4%。同时,我国居民消费表现出由生存型向发展型消费升级、由物质型向服务型消费升级、由传统向新型消费升级的发展趋势,居民服务消费因此成为消费升级、繁荣经济以及改善民生的重点研究领域与方向。本文以我国居民服务消费的边际消费倾向为研究对象,首先对服务消费做了界定并划分出传统与现代服务消费,然后详细分析了服务消费的特点、影响因素及现状。接着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建立了服务消费及其边际消费倾向的理论模型,最后利用协整理论,对1995-2013年四川省城乡居民服务消费的边际消费倾向做了实证分析,并将城镇与农村居民服务消费、传统与现代服务消费的边际消费倾向进行了比较研究。本文的主要结论有:  1、四川省城乡居民服务消费总体发展态势良好,服务消费的边际消费倾向在过去二十年来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城镇居民从1995年的0.35逐步增加到了2012年的0.48。城镇居民服务消费的边际消费倾向与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率之间存在一定相关关系。农村居民由1995年的0.19增加到了2013年的0.45。  2、四川省城镇居民服务消费的边际消费倾向比农村居民高。但近二十年来城镇居民服务消费的边际消费倾向增长较缓,而农村居民增长较快,两者的差距从1995年的0.16缩窄到2012年的0.05,并有继续缩小的趋势。整体上看,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服务消费的边际消费倾向大致同方向波动,具有相同的上升阶段与下降阶段。  3、以四川省城镇居民服务消费数据为样本,实证得出现代服务消费的边际消费倾向大体呈不断上升发展趋势,由1995年的0.21增加到2012年的0.32。而传统服务消费的边际消费倾向大体呈平稳波动并下降的发展趋势,首先由1995年的0.14增加到2001年的0.19,而处于维持阶段,2008年又下降到0.15,之后又进入维持阶段并有下降趋势。传统与现代服务消费的边际消费倾向这种变化可以从居民收入水平提高与外部环境变化两方面因素来解释。  4、通过建立城乡居民收入与服务消费的误差修正模型,发现四川省城镇居民服务消费的长期弹性为1.1605,富有弹性;农村居民服务消费的长期弹性为1.4424,富有弹性且高于城镇居民;现代服务消费的长期弹性为1.3082,富有弹性且高于城镇居民总的服务消费长期弹性;传统服务消费的长期消费收入弹性为0.9774,缺乏弹性且低于城镇居民总的服务消费长期弹性。
其他文献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起,人民币开始走出国门,逐渐被周边国家或地区使用。至2016年10月1日,人民币成功“入篮”,以10.92%的占比成为了SDR货币篮子中的第三大货币,人民币国际化作为我国金融改革的核心,其进程在不断推进,该话题也成为了学术界的研究热点。本文的主要研究目的,在综合现有的人民币国际化影响因素理论的基础上探索汇率波动对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影响,从而为国家的经济调控、汇率政策提供相应的
地方政府债券因具有良好的融资性,从其产生以来便受到地方政府的青睐,成为地方政府筹集资金的重要工具。然而受原先《预算法》的约束,我国地方政府债券从1995年开始便销声匿迹。
针对基于视觉的航天器相对导航问题,利用对偶数推导并给出了航天器相对耦合动力学方程,该方程一体化描述了追踪航天器相对于目标航天器的姿态运动和轨道运动,且考虑了由非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