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反馈交易者是金融市场上存在的一类特殊的非理性交易者,他们不以证券的基础价值为投资决策的准绳,而是以过去的价格涨跌为交易准则,他们在市场上长期存在并与理性交易者进行博弈,影响资产价格的形成过程和市场的稳定性。本文首先厘清了正反馈交易的基本概念和历史渊源,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关注认知偏差和情绪偏差的影响,基于心理学对正反馈交易产生的原因进行剖析;接着对DSSW噪音交易理论进行介绍和推证,DSSW模型是正反馈交易理论的先导和理论根源;并就正反馈交易对股市波动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然后对正反馈交易的主要检验方法进行比较和选择,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基于EGARCH(1,1)-GED的A股市场正反馈交易模型。接着利用该模型对组成A股市场的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三个层次进行正反馈交易的实证检验与分析;同时也对A股市场各行业板块之间正反馈交易的存在性及差异进行了探讨,把对正反馈交易的研究延伸至了更加微观的行业层面;最后提出相应的建议。研究结果表明,从A股市场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都存在显著的正反馈交易证据,并且创业板和中小板的正反馈交易要强于主板市场,也就是说中小板和创业板的投资者比主板有更显著的追涨杀跌的行为。另一方面,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表现出来的正反馈交易行为具有显著的不对称性,在市场下跌期间的正反馈交易效应要显著强于市场上涨期间。一旦市场出现下跌,正反馈交易者就会对市场定价呈现显著影响,“杀跌”行为比“追涨”行为对市场的影响显著,使得市场呈现更大的不稳定性。同时,从行业板块层面看,A股市场不同行业股票投资者的正反馈交易行为具有显著的差异性。其中,能源、材料、消费、医药和信息行业存在因波动率而变化的正反馈交易行为,且不对称性在这些行业的正反馈交易行为中很显著,在市场下跌期间的正反馈交易效应要显著强于市场上涨期间。而其余六个行业板块不存在显著的正反馈交易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