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责任公司股东除名制度研究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xxssss11112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股东除名是一种满足一定除名事由的情况下,经相应程序,将个别股东逐出公司,使其不再享有公司股权,而公司保持运营的制度。《公司法解释(三)》从一定程度上构建了股东除名制度,但细究其规定及汲取其他国家经验,发现其无论在实体还是程序方面,仍有不足,有待完善。本文首先在第一章通过问题的提出,针对我国有限责任公司股东除名制度现有的除名事由狭窄及除名程序规定不完善提出了问题。紧接着在第二章对介绍了股东除名制度的基本理论。总结了股东除名制度的概念及法律特征。并指出了有限责任公司可以适用该制度的法理基础在于其自身带有的人合性。同时将该制度与其他冲突解决机制作对比。最后总结出该制度价值在于保护公司及其他股东的利益、以及公司相关方的利益、并可为解决公司内部冲突提供服务。在第三章中,分析了我国股东除名制度的立法沿革和现状。首先,介绍了我国的立法沿革。其次,从除名事由、除名程序的角度对我国现有制度进行了研究。除名事由部分从实践困境、章程合同说、及不得抽逃出资的法定义务角度分析了现有除名事由扩张的必要性及可行性;结合章程意思自治的原则及法院不同判决的案例分析,建议立法认可章程可以约定除名事由;对重大除名事由的学说进行了梳理,建议认可重大事由除名应谨慎,不建议在现阶段认可。除名程序部分对现有除名程序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现有除名程序的不完善之处。最后,总结了现有制度之不足。在最后一章中结合域外经验提出了完善建议。首先,分析了我国现有相关法解释的局限性。其次,对除名事由进行构建,建议除名事由为法定事由和章程约定事由。其中法定事由在现有基础上进行扩展,为未履行或未全面履行出资义务、及抽逃出资。最后,对程序进行构建,根据除名事由的情况区分是否要催告程序,股东作为或不作为导致的除名应给予催告,事实发生导致的除名则无需催告。除名决议机构为股东会、且被除名股东应没有表决权、表决机制采用特定多数决的人头决、除名应在决议做出即生效。被除名股东的股权应按现实价值返还。除名后股权的处置应有明确的先后顺序,为其他股东补足出资或购买相应股权、接下来是第三人补足出资或购买相应股权、最后才是公司直接减资或回购股权并减资,而且在目前法律框架下也应按此执行。
其他文献
利用X射线衍射方法,结合硬度测量及金相观察等实验工作,对镁-6%镓合金时效过程的晶体学进行了研究。结果指出该合金的190℃时效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过渡相析出阶段。发现
从大豆中纯化分离得到三种大豆酯酶同工酶(Soybean Esterase isozyme,SEI)记为SEI1,SEI2和SEI3。利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三种酯酶的亚基相对分子量,SEI1的亚基分子量为
目的:对麦冬药材的脂溶性成分进行气质联用成分分析。方法:采用气质联用技术对中药麦冬的三氯甲烷部位进行化学成分分析,通过质谱棒图分析及NIST98谱库检索,确定化合物结构。
丁烷异构化装置脱异丁烷塔运行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热能。通过设计方案对比,决定采用增加进料口,使两股组分差异较大的进料分别经不同的进料口进料,同时将侧线采出的正丁烷
以某台350 MW超临界机组为例,介绍了锅炉过热蒸汽喷水减温控制策略的设计原理、实现方法及特点,分析了超临界锅炉过热蒸汽温度控制策略采用的惰性区和导前区温差函数变换、负
根据层次分析法原理,建立了层次分析法优选选煤工艺流程的层次结构模型.在排序问题中,对于目标层与原则层、原则层与流程层,提出了分别按重要性及优越性的定权原则.同时给出
高校超常规模的扩大招生,为我国高校体育专业的发展和改革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同时也对教学质量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因此,及时总结扩招中出现的新问题并加以解决,对不
目的:观察体外培养的大鼠肝细胞在促炎细胞因子IL-1β刺激下一氧化氮(NO)的产生和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原位胶原酶灌注法分离和培养原代大鼠肝细胞
介绍了极端微生物的分类学地位和生物类群,综述了极端微生物的研究现状,阐述各种极端微生物的生存机制,最后对极端微生物的研究进展做了展望。